四十载春华秋实 九万里鹏城正举

  •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激情地回顾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并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号召。这既是把握历史大势的深刻洞见,更是引领时代发展的豪迈宣言。

    风起云天,潮涌东方。将历史的镜头回放到40年前,改革开放的大潮正是从深圳兴起,然后席卷中华大地。40年沧海桑田,如今的深圳已经凤凰涅槃,从默默无闻的小渔村,成为管理人口超2000万的现代化国际都市,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南海之滨,改革创新的大潮在这里不断喷涌;南国之门,真情涌动的血脉在这里不断膨胀。伴随深圳速度、深圳奇迹、深圳力量……驻守在祖国南大门、经济特区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也在大潮中扬帆起航、奋楫前行,扛起了服务改革开放的历史使命。

    40年,从仅担负罗湖、文锦渡、沙头角3个执勤点边防检查任务的深圳边防检查站,到辖有罗湖、皇岗、深圳湾等十余个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担负陆、海、空对外开放口岸边防检查任务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40年,查验出入境人员42亿人次、交通运输工具3.6亿辆(艘、架、列)次,查处各类违法犯罪分子20余万人次,年查验出入境人员从300万到2.5亿、交通运输工具从10万到1500多万,分别增长80多倍、150多倍。

    40年,完成香港回归、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深圳大运会、G20峰会、上合组织峰会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大活动安保任务。

    ……

    铁肩担道义,国门写忠诚。回顾40年的风雨征程,一代代深圳边检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用青春和热血、智慧和力量书写着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奋斗史诗,诉说着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春天故事,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绝伦的战斗场景,向祖国改革开放事业交出了一份份优秀的答卷。

    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春风

    2018年11月,反映改革开放的纪录片《蛇口见证》一经中央电视台播出便引起社会广泛热议。这片名为“蛇口”的城市街区,坐落于深圳市南头半岛东南部,曾响起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最早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蛇口精神”,为深圳乃至整个中国杀出了一条血路、走出了一条好路。

    蛇口边检站正是缔造“蛇口精神”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之一。1981年10月15日,该站正式组建成立,建站初期的条件非常艰苦,走私偷渡活动异常猖獗,边防检查工作日益繁重,现场配套设施和生活区建设亟待完成,管理教育、组织建设、执勤工作、后勤建设可谓千头万绪。工作靠的是“一双腿、一个铁皮房、一个印”,生活靠的是“一口蚝油锅、一个大露天”。面对如此艰难复杂的环境,蛇口边检人秉承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苦干实干,硬是闯出了一条光明大道。时任蛇口边检站大铲分站站长的王永超,就是其中一个优秀代表。20世纪80年代,珠江口一带走私猖獗,王永超带领缉私队员们风餐露宿,靠着一双脚板,口袋里塞的几个面包,日夜坚守在一线,与凶狠狡猾的走私分子周旋,查获走私物品总值近400万元,有效遏制了违法犯罪活动的嚣张气焰。

    如果说蛇口是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先锋,那么蛇口边检站也是深圳边检服务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1979年8月26日,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随着第一批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成立,改革的春风迅速席卷全国,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特别是港澳台众多商家和游客关注的热点。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更以其优惠的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特殊的地缘优势,吸引了无数来此投资、经商、考察、观光、旅游的境内外人士。据统计,仅1979年从深圳口岸出入境的人员数量就达到了597万人次,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圳口岸出入境人数最多的一年。

    开放国门,拉近了中国和世界的距离;开放国门,增强了中国与世界的沟通。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最前哨,原有的口岸、落后的检查手段、捉襟见肘的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出入境人员对口岸通关的客观需求,制约了特区经济乃至于全国经济的发展。

    时代呼唤着大口岸大通关的局面,呼唤着深圳边检的壮大发展!

    虽然当时极“左”的寒流尚未完全退去,改革的曙光还只是初现端倪,但是时代已经把深圳边检人推向了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边检人没有时间等待彷徨,他们紧跟时代的脉搏,解放思想,大力推进边防检查建设,各个分站相继设立,软硬件设施从无到有,实现了井喷式发展。

    1983年3月6日,文锦渡分站成立;1984年8月15日,梅沙分站成立;1985年2月1日,罗湖分站成立;1985年3月1日,沙头角口岸正式开通,沙头角分站成立;1985年3月6日,三门分站成立;1985年7月,赤湾分站成立;1988年6月9日,东角头分站成立……

    只要有凌云壮志,就敢教日月换新天。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相继开通了包括日后国内最早实现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率先实现深港两地地铁无缝接驳的口岸——福田口岸,第一个实行“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口岸——深圳湾口岸,唯一设在香港的“一地两检”口岸——西九龙站口岸,船舶验放量位居全国首位的客货运业务综合型海港口岸——蛇口口岸,拥有亚、美、欧、大洋洲26个国家(地区)50条国际航线的空港口岸——深圳机场口岸,华南地区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枢纽港——盐田口岸等多个口岸。深圳边检总站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历史使命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以有限警力保障了一个个新口岸的开通和安全顺利运营,为促进深港两地交流发展、推动改革开放事业贡献积极力量。

    时代在发展,脚步一刻都不能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88年9月,在改革开放10周年的关键节点,邓小平提出了这一重要论断,无疑对解放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口岸通关能力的增强,边检服务水平的提高,同样需要科学技术作为支撑,深圳边检人第一时间感知到科技春风已经来临。

    当时,深圳乃至全国边检查验手段主要依靠人力。曾被誉为“边防雏鹰”的孙桂秋老人回忆道:“那时查验方式主要是以分辨口音和查验行李物品作为放行的凭证,采取行李随人、逐个问话、逐个检查的方法进行,旅客等待的时间太长了,最高峰的时候,今天查的旅客是从昨天开始排队等候的。”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真正将科技运用到边检业务上,对于全国边检来说都是一张白纸。深圳边检人深知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敢闯敢干,冲出一条新路。

    1982年初,深圳边防检查站率先安装了8台先进的电脑查验终端设备,开启信息化建设的破冰之旅。同年11月,在罗湖口岸边检执勤现场安装了27台监控机和71台摄像机,形成对出入境各个环节的有效监控与调节。

    1983年,先后派出19名检查员到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进修。

    1988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套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罗湖口岸边防检查计算机查验系统,在罗湖口岸港澳旅客检查通道启用,标志着我国边防检查工作进入了信息化的新的历史阶段。

    1993年8月,罗湖口岸启用非港澳旅客电脑验证系统,从此罗湖口岸告别了手工检查方式,全面进入现代化的电脑验证时代。

    1994年7月1日起,外国人组团经香港从罗湖口岸入境到深圳旅游,可享受72小时签证便利待遇;11月3日起,皇岗口岸开辟两条货检通道试行24小时通关,并设置了空车验放专用通道;12月1日,蛇口、盐田边检站改进出入境船舶检查方法,对国轮不采取登轮检查,同时取消外轮出境时船体检查……

    深圳边检人就是凭着敢吃第一个螃蟹的精神,闯出了发展之路,也创造了一个个深圳边检速度、深圳边检奇迹,赢得了群众的啧啧称赞。  

    深港合作,服务大局,携手奋进谱写“一国两制”华章

    时间定格在1992年1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到了皇岗口岸,陪同视察的时任皇岗边检站站长熊长根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88岁高龄的邓小平走上深圳河上的落马洲大桥,沿着桥面向南走去。当走到距离深港分界线10米处时,他停住了脚步,将目光投向了对面的香港,足足凝视了八九分钟。

    “小平同志多么希望等香港回归后,踏上对面这片本属于中国的土地啊!可惜的是,老人家没有等到那一天。”熊长根动情地说。

    历史总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邓小平个人虽然没有如愿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但是他的遗愿很快就实现了。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怀抱,“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香港与深圳以及内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保持繁荣稳定。

    为了迎接香港回归,肩负保障国门畅通使命的深圳边防检查总站,专门组织开展“百日文明畅通迎回归”活动。总站对营区集中上下班、执勤岗位交接、验证程序、问题处理程序等执勤制度进行完善,规范勤务组织,从源头上堵住漏洞;举办电脑操作培训班和业务基础技能培训班,实施全员培训,提升队伍素质;优化勤务安排,最大限度保证一线执勤力量;增加便民咨询台,组建服务小组,为旅客排忧解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深圳边检短时间的刚性措施有效提升了边防检查工作水平。1997年5月底,时任香港罗湖管制站高级主任邓民杰来到罗湖边检站考察,一向以管理高效而著称的香港同行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你们的现代管理意识很强,工作很有效率。”

    摆在深圳边检面前的不仅是通关服务,还有安保任务。由于历史的原因,罗湖、文锦渡、沙头角等口岸历来处于对敌斗争的最前沿,随着香港回归日期的日益临近,各类不法分子的活动也日益猖獗。为此,深圳边检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出色地完成了反外逃、反爆破等安全保卫工作。1997年上半年,共查获外逃案件324宗505人,抓获引领外逃“蛇头”27名,实现了口岸未发生一起漏查、漏交事故,未发生一起群众性外逃闯关事件,未发生一起重大案事件。

    只有顺应历史,继往开来,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不负使命和重托。香港回归祖国之后,深港两地人员往来更加密切,经济合作程度更加紧密,这对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保障旅客通关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些靠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达到的,必须深港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这些年来,深圳边检与香港入境事务处、香港警务处深入交流、密切合作强化深港联络机制。仅1998年,深圳边检共参与“粤港边境联络工作年会”“粤港反偷渡情报交流会”“关于延长口岸开放时间会谈”等专题会谈20次。

    “叔叔早!”“阿姨早!”清晨,每一个走进深圳罗湖口岸的人,都会发现这么一道靓丽的风景。一群群背着书包的学生排队通关,用稚嫩的声音向边检民警打招呼。“小朋友,记得把通行证件收好!”边检民警一边为孩子们办理查验手续,一边微笑着做出善意提醒。

    这些孩子是深港跨境学童,他们大都是随父母居住在深圳的香港居民。深港跨境学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香港回归之前,这一群体仅有数百人,而近年来数量陡增。数据显示,2018年,深港跨境学童日均出入境人数达到创纪录的3万余人。

    为了确保学童安全顺畅通关,总站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设立“学童专用通道”“学童专用候检区域”“学童集合点”,自主研发“学童电子标签查验系统”“学童移动终端查验系统”,推出“学童免下车查验服务”,开展口岸内外区域联合武装巡逻。此外,总站与港方定期互相交流、通报跨境学童通关安全情况,定期组织跨境学童校巴运营公司、学童保姆公司、学童学校及家长代表等召开通关座谈会等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与赞誉。“深港跨境走读学童查验工作”项目,荣获2017年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

    “今天,经过皇岗口岸,站在落马洲大桥上,你会发现深港两地的连接,在这里竟然体现得如此完美。从香港左道行驶过来的车流,经过640米长的落马洲大桥,进入皇岗引桥的盘旋,一下子进入了右道,驶向深圳,驶向祖国的轨道;而从深圳右道驶往香港的车流,经过大桥,经过落马洲的引桥的盘旋,也自然地就进入了左道,汇入了香港的滚滚车流。”在边检工作岗位坚守30余年、见证了深港两地飞速发展的皇岗边检站民警蓝小庆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两种社会体制,两种交通规则,就像落马洲大桥自然地无缝地交融在一起,而口岸是大桥联通的枢纽,也是两种体制联系的纽带,所以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破浪前行争当改革先锋

    历史,总是在重要节点勾起回忆和反思,传递精神和力量。1997年,对深圳边检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他们顺利完成迎接香港回归的边防检查和安保任务,又实现了自身历史性的跨越——职业化体制改革。这年12月30日,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正式成立,也是从这天起,他们由现役边防武装警察转为职业制人民警察,他们脱去了军装,换上了警服,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祖国的南疆。

    回顾历史上每一次经历的改革,实现华丽转身之前都避免不了一些阵痛,深圳边检的改革也是一样。

    职业化改革之前,深圳边检虽然也称为“总站”,但并未真正统辖深圳所有一线边检单位。职业化改革后,总站从建制上统辖管理深圳地区所有海陆空出入境边防检查单位,工作领域包括了海港、空港和陆路口岸,服务对象涵盖了旅客、汽车、火车、船舶和飞机……一方面是边检执勤任务增多,另一方面却是执勤警力严重不足,执勤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破解难题,深圳边检总站大胆创新突破,走上了科技兴警的快车道。总站稳打稳扎,从基础信息化抓起,建设完成连接所有口岸及生活区长度约300公里的环形主干光缆;建设高清数字化监控系统,覆盖口岸限定区域所有执勤场所、出入通道及围墙;在全总站主机房和设备间安装部署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等,全力打造数字化、信息化边检运行体系。

    科技创新给深圳边检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5年6月16日,总站自主研发的“出入境旅客自助查验系统”在罗湖口岸正式运行。旅客通过机器自动核对证件和指模,实现了出入境边防检查的自助化,港澳旅客从罗湖口岸出入境就如同乘坐地铁一样方便,平均通关时间仅为6—10秒。2007年7月1日,深圳湾口岸开通,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剪彩。在听到对自助通关系统的介绍后,胡锦涛连声称赞“好!好!很快!”

    像这样的高科技,不仅仅体现在旅客自助通关上,还体现在车辆通关的快捷上。1999年7月,深圳边检自主研发的出入境车辆自动检查系统(简称“快捷通”)试运行。“快捷通”可以实现“通道无人值守、司机自助操作过关、检查员一人监管多条通道”目的。出入境车辆查验时间由原来的5—10分钟减少到10—15秒。从1999年3月立项到7月试运行,“快捷通”系统的上线只用了不到100天时间,创造了边检科技史上的奇迹。2006年,“快捷通”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全国边检行业的骄傲。目前,深圳各口岸共拥有“快捷通”通道120余条,车辆自助查验率为100%。

    这种靠科技强警,提高效率的创新,同样还体现在港口的电子门禁管理系统,体现在经济方便的“旅游团预申报系统、船舶网上报检系统”,体现在功能强大、性能稳定的“梅沙”系统……正是以科技为依托,深圳边检事业走出了一条电子化、信息化、自助化的自主创新之路。

    由慢变快、由繁变简、由被动变主动服务,一个创字,构成深圳边检转制后工作的主旋律。

    赓续基因,继往开来,正船稳舵奋楫新时代

    2017年2月18日,总站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的父辈是深圳边检总站最早的官兵。60多年前,父辈们守卫共和国南大门,在罗湖桥头献出了青春,还有生命。走在父辈们坚守的边防线,看看已经成为历史的“老罗湖桥”,想想早已不在的检查棚,只为追寻父辈的足迹,缅怀父辈的初心。

    一位老人来到罗湖口岸,驻足罗湖桥头,眼眶里闪烁着泪花。这位老人叫陈粤平,他的父亲名叫陈治文。1962年8月29日,美蒋特务在罗湖桥头引爆了炸弹,执勤中的陈治文倒在血泊中。

    陈治文烈士的事迹与老一辈革命传统精神在深圳边检传承了下来,历久弥新,成为激励一代代深圳边检人奋斗的精神动力。

    那是1990年12月12日的夜晚,罗湖桥对面的灯光朦朦胧胧,9时15分,从香港方向开来的第10次回空列车缓缓地在夜幕中出现。深圳边防检查站交检大队二中队三班的战士分成两组对货车进行例行检查,很快发现躲在车厢的5名偷渡嫌疑人,正当准备实施抓捕时,其中两人突然跳下车企图逃跑,战士们立即追击,在抓捕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嫌疑人开枪拒捕,两名战友受伤。虽然如此,几名战友无所畏惧,展开生死搏斗,最终将嫌疑人制伏。1991年3月4日,公安部授予深圳边防检查站交检大队二中队三班“英勇擒敌模范班”称号。

    1995年5月1日,皇岗边检站警通中队战士赵灵煦、副班长郭鹏在口岸三号哨执勤时,与袭击海关关员的持刀歹徒英勇搏斗,最终制伏凶狠疯狂的歹徒。赵灵煦光荣负伤,被广东省公安厅记一等功,郭鹏被广东省公安厅边防局记二等功。

    2015年12月20日,沙头角边检站民警张伟刚勇擒两名正在商场实施扒窃的盗窃嫌疑人,被中共深圳市盐田区委、盐田区人民政府评为创建平安盐田暨综治工作先进个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站68年来,深圳边检总站经历了公安、解放军、现役制武装警察、职业制人民警察等多次体制变革,但是无论名称、体制、隶属关系如何改变,总站始终坚持党对边检工作的绝对、全面领导,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战略定力,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决拥护党和国家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改革浪潮,为改革开放事业保驾护航。

    他们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牢把握“公安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他们始终坚持加强党组织建设,通过制定党委中心组学习规定和党委会议制度、实施党委议事决策督办等党委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党委班子能力建设;通过严格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规范设立各级党组织,确保党的组织活动全覆盖;通过基层党建工作试点、优秀党课评选观摩、机关基层结对共建等一系列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举措,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骨骼硬了,思路清了,方向明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也就来了,一代代深圳边检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牺牲奉献,不负韶华。

    窗口虽小,国门却大。边检执勤人员的一举一动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他们在工作中必须精益求精、谨小慎微,不能出丝毫差错。罗湖边检站民警张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参加工作8年来,张湛严格执行“两个规范”程序,并逐渐摸索出“看人对证定雏形、观衣辨音识身份、结合科技验正身、强化管控提效能”的工作方法,实现100余万人次无安全事故验放,创造近年来罗湖边检站单班次国内旅客验放1739人的最高记录,连续多年证件查验总量位居全队第一,不仅被同事们称为“快枪手”,还被中外旅客赞誉为“最热情高效的民警”和“传递中华文明的使者”。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深圳边检总站形成了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投身改革的强大力量,相继涌现了“全国文明单位”罗湖边检站,“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罗湖机场边检站,“全国模范边防检查队”罗湖边检站五队,“全国公安系统青年文明号”皇岗边检站十三队和“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吕平、肖泉云、李春燕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其中3人荣获省部级荣誉称号,9人荣立个人一等功,79人荣立个人二等功。

    2018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希望深圳市广大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断推动深圳工作开创新局面、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在新时代走在前列、新征程勇当尖兵。”岁月荏苒,“考卷”在升级,不变的是奋斗姿态。深圳边检总站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李长友表示,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作为深圳的服务者、维护者、建设者,深圳边检总站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公安部、国家移民管理局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建设目标,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出入境旅客的能力水平,凝神聚力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奋力开创国家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