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3-12 来源:文/黄 波
-
东海之滨,黄浦江畔。百年浪涌,潮涨风起。
在这里,有一群与时俱进、逐浪前行的国门卫士。从滇池路81号到申滨南路666号,从往昔光荣的橄榄绿到如今神圣的国际蓝,从全国最大的空港口岸浦东国际机场到全球最先进的洋山深水港全自动化码头,上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始终牢记使命、勇立潮头、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之勇气,开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之先河,用40年的春风化雨奏响了为民服务的锦绣乐章,用40年的众志成城谱写了为国守关的壮丽诗篇,用40年的砥砺奋进交出了服务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满意答卷。
1952年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华东军政委员会组建“上海边防检查站”负责上海口岸的边防检查工作,从此结束了上海“有边无防”的历史。光阴流转,白驹过隙,时间来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开了上海对话世界的“东方窗口”。伴随上海口岸的扩大开放,上海边检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在一次次自我蜕变中,追求卓越之路直冲云霄,愈行愈宽。40载沧桑巨变,如今的上海边检正以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昂首阔步迈入新时代。
勇立潮头,主动作为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上海港不断改造、扩建,宝山钢铁厂、金山石化厂等一批新建专用码头陆续投入使用。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场精彩的改革开放“大戏”拉开序幕。
从1999年浦东机场一期竣工到如今如火如荼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1999年外高桥保税区获批到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从2002年6月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到2017年12月四期工程完工开港……激流汇聚,奔腾成潮,这场“阡陌变高楼”的巨变,都源自40年前那场改革开放的春风。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为更好地服务改革开放大局,上海边检主动融入国家口岸开放战略,在原有上海边检站(现浦江边检站)、虹桥边检站的基础上相继成立金山边检站、吴淞边检站、外高桥边检站、上海机场边检站、上海铁路边检站、洋山边检站、崇明边检站等9个边检站;人员数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500余人发展到2700余人;辖区覆盖浦东、虹桥两大空港口岸、上海港口岸、上海邮轮口岸和上海铁路口岸,实现了海陆空口岸全覆盖;与口岸开放相配套的边检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已建成旅检查验通道470余条、海港办证窗口十余个。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积极推动48小时、72小时、144小时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率先在上海落地;率先试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政策;率先开展邮轮检查“放管服”改革试点,简化外籍邮轮出入港手续和船员临时入境手续;在洋山边检站试点海港勤务改革,推动警力下沉,提高用警效能……持续不断地深化改革,“松绑输氧”的制度创新,给了改革开放适宜的土壤,为上海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创建卓越全球城市,积淀了良好的口岸生态。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上海口岸40年的风云变幻引领着上海边检40年的峥嵘岁月。如今的上海口岸,2017年度出入境人员数量已达4375万人次,是1978年的近60倍,浦东国际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连续15年位列全国空港口岸第一,上海邮轮口岸出入境人员首次突破400万大关,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上海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成为全球首个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标准箱的港口。
通关提速,服务升级
在改革开放的战歌中奏响服务人民的主旋律
40年来,上海边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规范化为抓手、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法治化为标准,不断优化查验政策、改善通关环境,切实提高边检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从2001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国公民入境专用通道”,到2007年启用“迟到免排队通道”和“紧急救助通道”,再到如今“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的服务举措……从2010年启用港澳旅客自助通关系统,到2012年试点入境自助通关,再到如今上海口岸177条入出境自助通道全线启用……点滴积累间,上海边检坚定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2007年利用便民博客办理登轮证件,到2011年“上海边检”微博上线运营,到2017年上海单一窗口边检许可服务平台投入运营,再到2018年“上海边检”微信公众号上线并列入“上海发布”微信矩阵……上海边检持续推进管理服务创新,依托“互联网+边检服务”,边检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上海边检正在用实际行动兑现改革诺言。
涓涓细流汇大海,奔腾向前不可挡。改革开放步入新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引领的信息化浪潮扑面而至,国门口岸也迎来了新一轮科技革命。邮轮口岸电子登轮证、出入境记录凭证自助打印服务、电子登机牌自助查验扫码系统等技术瓶颈逐一攻破,亿人级生物特征比对中心系统、 “非接触、不停留、无感知”通关模式研发如火如荼……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如今的上海边检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智慧边检”的航道上乘风远航。
铁肩担当,初心不改
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筑牢国门安全防护网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胶片里,从不缺乏上海边检保卫国门安全的精彩片段。
1999年1月13日,地点虹桥国际机场高档咖啡厅的角落,一群人似乎无暇享受这份惬意,他们围坐在一位身着高档皮衣的男子周围,窃窃私语,频频点头,似乎是在接受什么“重要指示”。随着皮衣男子的话落,他们纷纷从行李箱中拿出了护照和登机牌,正欲起身离去,却被店内的“顾客”们挡住了去路……“1·13”跨国偷引渡大案就此成功破获,抓获“蛇头”多名,该侦破组也被荣立集体一等功,而令“蛇头”和偷渡客们万万没有想到的,皮衣男子和店内“顾客”们正是打入偷渡集团内部的边检民警。
时针又拨向2001年11月20日,地点吴淞外轮码头执勤岗亭。“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往日的平静,电话中某集装箱运输公司提及的“未申报的空集装箱”“废弃饮料瓶”“棉被”等零星线索引起了边检民警高度警惕,并初步认定由该公司代理的巴拿马籍“联捷”轮有被利用偷渡的嫌疑。总站业务部门立即成立专案组,分派人员到福建、大连以及船方等十余家单位展开调查,最终一举破获了这起有组织、有预谋的跨国跨地区偷渡大案。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此后的十余年间,面临日益严峻的反偷渡形势,上海边检人苦练内功、潜心专研, “调包偷渡”“借道偷渡”等不同类型偷渡案件逐一击破,“情报主导”“协作办案”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偷渡工作机制渐渐成型,上海边检反偷渡品牌在全国边检机关一举打响。
近年来,上海边检紧跟形势变化,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抓手,逐渐建立起了口岸智能化管控体系。2014年起,上海边检正式启动大数据排查工作,查获暴恐分子和危害国家人员多名,有力维护了国家政治安全,受到了中央领导、公安部领导的批示肯定。在“天网”“猎狐”等专项行动中,上海边检主动加强边检数据信息的深度分析,协助地方公安机关抓获多名涉贪涉腐人员,特别是为上海市公安局抓获“百名红通”第一人戴某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央反腐领导小组专门致函表示感谢。
伴随改革开放大门的徐徐打开,中国以愈加包容愈加开放的国际姿态向世界伸出友好之手。多国政要纷纷访华,各项国际活动集聚上海,2001年APEC会议、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4年亚信峰会、2016年G20峰会、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次次国际重大活动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的自信与气魄,同时也考验着上海边检的能力与作为,数年如一日,上海边检用坚守与担当圆满完成各项安保工作,并逐渐形成了重大活动安保工作中的“上海经验”。
苦练内功,自我革新
在改革开放的烈火中淬炼精锐之师
时间,带给上海边检的不仅仅是人员更迭、环境变迁,更多的是政治素养的提升,职业素质的培育,职业文化的养成。
时代催生思想,实践孕育理论。改革一直是流淌在上海边检体内的鲜活基因。从20世纪80年代“队列、射击”等军事训练到职改初期的 “业务大练兵、基层科队正规化达标活动”,再到如今的“大数据、自助查验系统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专项培训;从2002年引入边检队伍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到2008年首创检查员等级制度;从2008年首开招聘文职辅警之先河到2018年组建文职辅警协勤队,推动文职辅警勤务模式由“分散使用”转为“集中使用”。以往同级监督难成为督察工作中的主要“堵点”,2017年,上海边检推动总站、站“二级联动”组织架构转为总站督察处垂直领导、“驻点督察”模式,警务督察效能进一步提升……每一次革新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标记着上海边检的成长蜕变。
20载春华秋实,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知识体系完备、专业素质过硬的国门精锐之师已淬炼成型,一批业务骨干通过组织的培养和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队伍中涌现了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聂仁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及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高波、周长国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步入新时代,乘着改革开放的巨轮,站在国家移民管理体制改革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海边检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深化边检改革,不断优化出入境通关服务,不断服务和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展现边检机关新作为!
波澜壮阔国门潮 青春扬帆黄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