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推进: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把“不带问题开口岸”的要求变成现实

  • 大桥口岸体量特别庞大,筹建时间跨度特别长,对外抓协调、对内抓落实的工作千头万绪。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始终如一地保持好高标准、坚决落实好“不能带着任何问题开口岸”的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至关重要。

    为整合力量、形成合力,珠海边检总站在筹建的不同阶段分别成立了不同机构,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推进和量化考评制度。

    口岸规划建设办公室是珠海边检总站党委为大桥口岸筹建工作组建的专门机构。办公室从大桥口岸规划之初就介入,参与规划、参与设计、全程跟进,是确保边检需求实现、边检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十分重要的保证,也是大型口岸建设的重要经验。

    口建办完成组建后不久,旅检楼、车辆查验通道等工程陆续进入施工阶段,口建办的同志们由此开始了艰苦的驻岛跟建工作。

    大桥口岸建设现场全部位于填海而成的3个人工岛上,最远的一个人工岛距离陆地30公里,没有通讯信号、没有自来水,基础设施从零开始。

    一直负责跟踪场地建设的朱利平这样描述当时的艰苦和危险:“每天在工地盯工程,不要说冷气、冲凉了,就是一张板凳,一块干净的空地都找不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自不必说,还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我们一位民警就从预制板上不慎滑落下来,脸上缝了5针。”

    每一个场地的建设都要蹲点驻守,每一台设备的安装都要全程跟进。就是在这样艰苦、危险的环境下,负责跟建的民警们一干就是5年,他们见证了当代的沧海桑田,见证了大桥口岸从蓝图变成现实。

    2017年12月,大桥口岸场地建设基本完工,边检查验设施设备也都陆续进场安装调试。珠海边检总站迅速组建了一支由1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先遣队,负责查验系统、监控系统、通信系统、围网报警系统、动环监控系统等查验环境的搭建。

    2018年1月,总站党委决定技术保障先遣队先行上桥开展筹建工作,队长吴正龙回忆道:“88间机房内的518台交换机、6000余路光纤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完成,但是我们总共就10个人。为了抢时间、抢工期,队伍完成组建的第二天,我们就一头扎进了现场,一个机房一个机房地装设备,一条代码一条指令地调系统。不知道熬了多少通宵,困了累了就在机房旁边的工作间里打个盹,醒了接着干。”2018年9月,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珠海,最大风力达到16级。在筹建民警的精心守护下,边检设施设备基本安然无恙,但深入海中30公里外的东、西人工岛的通信线路,却在风灾之后无法连通。

    “当时大桥口岸正在全力冲刺国家正式验收。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甚至影响口岸正式验收。”先遣队的汤建昌清晰记得当时的紧迫。为排除技术故障,汤建昌只身一人带着设备、备着干粮在距离陆地近30公里的东人工岛上连续奋战了20多个小时。汤建昌的老父亲已是癌症晚期,他手头的工作稍有空隙便请假回家探望,然而“山竹”来袭,老兵的敏感性让汤建昌提前结束假期、连夜返回工作岗位。孰料这一别,竟成了父子之间的永诀。

    这就是港珠澳大桥筹建工作,有汗、有泪、有血、有伤痛、有不舍,他们唯独不能容忍的,是差错,是拖延。技术先遣队在筹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忘我拼搏?

    不止一位参与筹建的民警说过,其实他们也有疲倦、也有过力不从心,因为繁重工作压力巨大、一度体力上严重透支。但是使命担当的信念力量让他们坚持了下来。

    2018年3月,总站组建了大桥边检筹建组,作为未来大桥边检站的筹备骨干提前进驻大桥为口岸开通作全面准备。大桥口岸限定区域地形复杂、岔道繁多,确保口岸安全的压力非常大。经过反复实地摸排,筹建组只用1个月就完成了对口岸边检控制线上550多处通道卡口的封闭性排查,完成了围闭设计。

    筹建民警回忆:“筹建参与者始终占据着朋友圈运动步数的‘第一梯队’。每日两万步,对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代步的平衡车一个多月就跑了700公里。我们不仅是在各个场地间跑,更是在跟时间赛跑。”

    从成立到口岸开通,筹建组用7个月的时间先后完成了68项制度的搭建,918路监控镜头的调试,500多处通道卡口的梳理排查,12万次的旅客查验通道测试,1.1万辆次车辆的查验通道测试,累计排查并解决大小问题隐患上千项,为不带任何问题开口岸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泥水纵横的工地,在夜深轰鸣的机房,在暴雨狂风的人工岛上,一代珠海边检人创造一流业绩的梦想由此起航——以前所未有的艰巨努力,筹建前所未有的世纪口岸。

    他们不追求第一,但他们在筹建中做到了步步领先。在大桥口岸各进驻单位中,第一个完成了专用光纤铺设,第一个完成了查验系统建设,第一个启动也是第一个完成设施设备的真实环境测试,是第一个具备验放条件、第一个开展办公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