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天最近的地方过大年

  • 红其拉甫海拔达5100米,是离天最近的地方;红其拉甫口岸位于帕米尔高原,连接着巴基斯坦,也是离家最远的地方。

    2019年春节来临之际,作为共和国的第一代移民警官,驻守在这里的新疆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前哨班的民警始终紧握手中的钢枪,为祖国和人民站好岗。春节前夕,记者来到这里,感受民警的年味。

    “全体巡逻人员携带装备5分钟后出发!”2月1日上午10时许,海拔5100米的红其拉甫天刚蒙蒙亮,一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帕米尔高原寂寥的宁静。下达命令的民警叫靳超,是当天前哨班的带班员,今年22岁的他已经在高原工作了5个年头。穿装备、领器械、验枪,一切显得有条不紊。

    10时05分,巡逻民警迈着整齐的步伐准时踏上了前往中巴国门的巡逻之路。

    由于进入冬季以来,大雪封山,车辆无法到达国门,民警只能徒步前往。零下40摄氏度的低温伴着缺氧,民警们吃力地前行着。从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前哨班到中巴国门有3.2公里的距离,道路两旁都是为防止偷越国边界所设立的铁丝网,民警在巡逻中不仅要仔细检查铁丝网状况,还要时刻关注通往国门孔道内的安全状况。就是这短短的3.2公里距离,巡逻民警整整用了一个小时才来到国门。

    “中巴国门建于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的献礼工程,边上矗立的是中巴7号界碑!”嘴唇发紫的靳超告诉记者,作为新时期的移民警察,守好国门不仅是光荣的职责,更是光荣的使命。

    11时30分,记者跟随民警返回前哨班,此刻寒风呼呼地吹在脸上似刀割一般。走了不到10分钟,一名民警突然出现了气短呼吸吃力的症状,出现了高原反应。大伙儿迅速将其背起来扶到了前哨班高原氧舱吸氧休息。几分钟后,这名民警的高原反应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原来,最早的时候这个前哨班没有制氧设备,后来上级为这里的民警配备了氧气袋,但是有时候,一个氧气袋根本不能缓解民警出现的高原反应。2008年,前哨班宿舍内配上了鼻吸式氧气端口;2017年,上级又为前哨班安装上了弥散式供氧设备,现在前哨班室内的氧气浓度完全可以达到平原的标准。现在,这里的民警或是旅客如果出现了特别严重的高原反应,就可以通过鼻吸式氧气快速缓解症状。

    “如今,前哨班的条件真是太好了,我们不仅有高原氧吧,网络也通到了天边边。下勤了,民警还可以与家人视频连线,这些从优待警措施的落地生根,都源于近年来站里推行的暖警行动。”靳超说。

    午饭时间到了。走进食堂,记者看到饭桌上摆着西红柿炒鸡蛋、凉拌黄瓜、大盘鸡、虎皮辣子四盘冒着热气的菜肴。炊事员告诉记者,因为海拔高,前哨班水的沸点只有60摄氏度左右,米饭和荤菜根本做不熟,必须要用高压锅做,素菜必须要用开水烫两遍,然后才能下锅炒,不然炒不熟。

    14时30分,作为当天的带班员,靳超来到监控指挥室接替另外一名民警开始值班。

    “这里属于边境要塞,虽然现在口岸闭关,但不能排除不法分子利用我们的巡逻间隙偷渡。监控指挥室24小时都有人值守,要时时监看边境口岸状况,一有异样情况我们要立即上报、马上处置。”靳超紧紧地盯着电子大屏幕一边巡视一边说。两个小时后,完成值守任务,靳超带领大家又一起忙活了起来。

    “每年春节前夕,我们都会在前哨班挂上灯笼,贴上对联,并站在国门前向全国人民拜年!” 靳超说,这是他工作以来在单位过的第四个春节。他记得第一次在单位过春节时特别想家,不习惯。快过年的时候,特别想吃母亲包的水饺。渐渐地,他感觉到,红其拉甫人都把站里当作自己的家,站里的氛围也特别和谐团结,民警们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现在他感觉单位包的水饺就跟母亲包的一样香。

    “这是我在单位过的第三个春节,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履行好职责,没有国门的安全稳定,哪有人民的幸福生活!”一旁的新警朱康洲说。今年21岁的朱康洲是四川人,来到红其拉甫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后干一行爱一行,如今,他已是站上的查缉标兵。

    “红其拉甫是一面模范旗帜,来到红其拉甫这个光荣的集体,我就要向老同志学习,学好边防检查的熟练本领,在边检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去年刚分配下来的大学生梁进笑着说。

    在该前哨班,像靳超、朱康洲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年味就是在天边最高的地方为祖国站好岗。

    “有国必有边,有边必有防。只有乐守高原的心态,才有志搏雪域的信念!”这是该站前哨班民警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我们安宁稳定的生活背后饱含了他们多少牺牲与奉献。

    当天下午18时许,准备下山时,我们看到冬日的暖阳穿过厚厚的云层照在前哨班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上。红旗下,两名站岗的民警正在用炯炯有神的眼睛注视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