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壮志在我胸

  • 2018年12月25日,原武警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正式转隶到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所有现役制官兵转改为人民警察。在热血豪情召唤下,有志青年纷纷报考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历经招警考试严格筛选后,2019年1月5日至7日,来自吉林、江苏、山东、广西、云南等地的151名公安边防部队转改士兵,如愿踏上了西藏这片土地,成为进藏的第一代移民警察。

    2月15日,经过30余天的集中适应性培训,在“到基层去,到高海拔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感召下,37名新警主动在志愿书上签名,志愿到最艰苦偏远地区工作。至此,151名新警正式奔赴边境一线,前往日喀则、林芝、山南等地边境一线,开展出入境边防检查和边防管理等工作。

    老“季”伏枥,“一意孤行”显雄心

    原山东公安边防总队的季韶龙是这批进藏新警中年龄最大、兵龄最长的,1984年出生的他已在部队工作了16个年头。

    他不算典型的山东大汉,没有高大剽悍的身躯,但是从黝黑壮实的体型看,你能感受到他身上吃苦耐劳的老兵品质。

    “我2002年12月份入警,经历过驾驶员岗位,也当过厨师。”他一开始话不多,简练而干脆。

    他告诉记者,曾认识很多在西藏工作过的战友,他们有的是援藏干部,有的是西藏边防退伍老兵。他们把西藏描绘成蓝天白云、冰峰雪岭、幅员辽阔的雪域圣地,把西藏人民善良而淳朴、勇猛而忠诚的品质描绘成“最美风景”。这些因素把季韶龙的西藏情结一点点编织起来,让他做出了去西藏工作的决心。“没想到组织给了34岁的我一个机会,帮我圆了梦。”季韶龙慢慢打开话匣子。

    记者问到在做出进藏工作选择时,是否受到家人反对。他笑着摇了摇头:“阻力还是有的,家里人基本上都不同意,只有本来就不常见面的大女儿说爸爸是个‘英雄’。”

    季韶龙的妻子是一名小学教师,目前怀上二胎,期间因工作压力大,又要带8岁的女儿,索性辞掉了工作,专心持家。知道季韶龙要到西藏工作,一下崩溃了。原来两人也就隔个几百公里,至少有急事儿还能赶回家看看,这一下去到4000多公里的另一边,对于一个今年3月就要临盆的女人来说,真的是一万个不愿意。

    “那段时间,天天吵,天天哭,看把我这头发都急掉了。”季韶龙说起妻子当时的状态哭笑不得。当季韶龙进藏工作通知下来以后,她才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她也没办法,我就告诉她,国家政策好,休假时间长、工资待遇高,在西藏工作几年我就能退休回来。还给她看西藏漂亮的风光照片,承诺以后带她到西藏旅游。”

    来西藏刚下飞机,妻子就打来电话问季韶龙的身体状况,当时喘个不停的他听到媳妇儿的关心,别提多高兴,虽然很不舒服,但是笑着连连哄她:“这里风光太好看了,太漂亮了!你看我激动得气都不够喘了!”

    季韶龙告诉记者,当时笑着笑着眼睛就红了。

    培训期间,季韶龙被选为区队长,协助管理培训队。因为资历老,故事多,待人处事又合理得当,很受小同志喜欢,他告诉大家,要既来之则安之,在远方打拼,就要奋斗出样子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逆流而上,仗剑天涯揽风景

    “像季韶龙这样离家赴藏的老班长还有好几个,他们真的很受人崇敬,令人佩服。”崔焕华来自吉林,刚刚训练结束的他,就像刚打完仗回到阵地一样,满脸苍白、嘴唇发紫,说起“老班长”们,除了佩服还有赞美。

    小崔是个典型的90后,快言快语、敢想敢为。“我2010年入警,2014年在云南培训的时候结识了几个来自西藏的战友,那时候就想援藏,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如今来藏工作,他感觉像做梦一样,轻飘飘的,不真实。他从东北来到西南,4600多公里的跨越,让他一下飞机就头痛欲裂,晚上也睡不好觉。

    “我一点都不后悔,我喜欢挑战!”他觉得,敢于跳出内心的舒适区,冲破给自己设定的限制时,才能真正突破自我,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到西藏工作,和在内地工作的意义很不一样,这里是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的地方。”

    他的样子像金庸笔下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不安分于同一个处所,一生必须要在充满未知和挑战的地方留下“吾到此一游”的印记,再学会几招能走江湖的看家本领,才算对得起自己。“在城市里待久了,霓虹鎏光容易让人迷茫,30岁不到,我可不想这样废掉。”

    当记者问他家人支不支持的时候,他朝着旁边的季韶龙瞄了一眼,然后两个人都笑了。

    “鸟不能在一个笼子待一辈子,不然它会忘记怎么翱翔。我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当了8年本地兵,现在觉得自己是个成熟的男人,该体验下不同的人生,现在这种状态就是我一直没体会过的。”“爸妈哪舍得,虽然东北冷,但是有树啊。这一座座光秃秃的山,我还是头回见,很刺激。”

    90后有很多种,他是属于很典型出身部队的那种,有个性、有闯劲、有理想、敢追求。

    “我不怕分配到西藏任何地方,哪儿都能待。”他积极要求分到最艰苦的地方,身上分明流露出许三多那种天不怕地不怕,只为追求生命意义的“傻兵气质”。“从东部临海到西南雪域,我爸说我是条逆流的鱼,我很喜欢这个比喻,没有哪条鱼有天生的命运,顺流而下是每条鱼都能轻易做到的,我就要看看上游的风景!”

    关于2019年的期望,小崔告诉记者,他想去大山里的学校,看看那里生活的孩子们,然后发动遥远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帮助他们。

    不惧高寒,欲与天公试比高

    张佳程,是一个1997年出生的河北小伙子,状态看起来似乎比其他人都要好很多。他刚刚在连云港边防检查站工作满两年,窗外的山让他在接受采访时经常走神。

    “我当兵的时候就想报西藏和新疆,妈妈不同意,觉得刚从温室走出来的孩子不适合到那么艰险的环境中去,特别是我这个最小的儿子。”小张告诉记者,爸爸妈妈都已年过六旬,两个姐姐平常也不在父母身边,所以这个赴藏工作的决心也是下得一波三折。

    “爸爸却跟我说,男子汉就应该趁着年轻扩展眼界……妈妈他会照顾好。”小张能到西藏工作,很大程度要感谢父亲大力支持。“我也有非常浓烈的西藏情结,如果这次没考上,我可能会选择二次入伍进藏。”

    西藏,在小张的心里,是必须要到的地方。“站在世界屋脊的土地上,就能感受到全世界都在脚下。”他说。

    “听说前两天广西总队的一个兄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高原反应,被送进医院,经过几天治疗,又回来和大家一起培训了。”他说的这位同事叫桂钱超。谈起这段故事,张佳程没有感觉害怕,反倒觉得自己能和一群真正的勇士并肩战斗无比荣幸。

    他觉得进藏工作是非常需要勇气的,进藏一定都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高反,但是高反过后就跟焕发了新的生命一样,“我可以很骄傲地说,全国最艰苦的西藏我都去工作过,最稀薄的空气我都呼吸过,将来我还有什么苦不能吃,什么坎儿不能过?”

    小张告诉记者,进藏前他看了一首名叫《我爱的边防线》的MV,有句歌词他特别喜欢:我爱的边防线,走进你,我的生命拥有了海拔。“在飞机上,我就想,祖国的边境线海拔再高都要有人守着,军装虽然被我珍藏起来,但是使命是不能动摇的,我一定要做一个敢与天公试比高的移民警察。”

    “二次”青春,荣归“故乡”书芳华

    151名新警中,有一名叫作姜晓浩的小伙子,1995年7月出生,四川广元人。“二”是他对当下青春的总结,他两次入伍、两次入警、两次进藏。

    出生在军人世家的姜晓浩,是家里第四代军人,曾祖父参加过抗日战争,爷爷从抗美援朝战场上胜利归来,父亲历经28年军旅生涯回到地方。他赴藏前服役于原广西公安边防总队,经过国家移民管理局招警考试,和150名战友踏上了戍卫雪域边关的人生新旅程。

    “有二就有一,三个第一次使我选择再到西藏当警察。”姜晓浩第一次进藏当兵是在西藏军区某旅侦察营服役,“爸爸知道我选择到西藏当兵的时候,当晚开了一瓶白酒,满含热泪地说他要以一名老兵的名义敬我一杯。”他告诉记者,在那之前,由于自己的叛逆,一直和他父亲关系紧张。那晚过后,才明白父亲的不容易。

    “进入火车站安检口回首告别父母,看见爸爸一手搂着哭成泪人的妈妈,一手跟我挥别。我觉得我一定要当出一个兵的样子,不能给‘老兵’丢人!”漫长而短暂的新兵连训练后,姜晓浩如愿成了一名侦察兵,并在成都军区侦察兵大比武中获得第二名。后来,因为安保工作受伤错过了士官晋级,他复员回到地方成为一名特警。

    再次入伍后,姜晓浩再次选择到西藏工作,就意味着将来可能一辈子以移民警察为职业,扎根西藏。很多曾经在陆军的老战友得知他二次进藏的消息打来电话问候,开玩笑说“你这是回到老家了”。

    培训期间,姜晓浩表现优异,荣获“优秀学员”,被分配到日喀则片区。记者问他担不担心去到偏远高寒的地方时,姜晓浩说:“很多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就要告诉大家我们90后是将来能够撑起国家命运的一代!”

    人的青春只有一次,有的岁月静好,有的负重前行,有的放飞自我,有的心系家国,青春不只是眼前的潇洒,也有家国与边关。一代人有一代人进藏戍边的理由,从改善生活到磨砺意志,从谋求工作到追求挑战……几位新警同志的故事,代表了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大多数民警的初心,他们的身上映射着无数戍边建藏的守边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