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守山口 大风云飞扬

  • 4月,伴随着东来的春风,新疆大地万物复苏,位于新疆西北部的阿拉山口市褪去冬装,变得更加忙碌。

    “呜——呜——”4月3日傍晚,在一阵嘹亮的汽笛声中,当天第五列出境中欧班列接受完边防检查,缓缓驶出货运检查站,向西远驰而去。这5列只是出境中欧班列的数量,如果加上全部出入境列车,数量要翻两番。

    “各组收队!原地休息,下辆班列预计30分钟后到达。”目送列车安全驶出,负责带领勤务的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一科负责人贺瑞通过对讲机向其他检查员们发出指令,提醒他们随时做好勤务准备。

    阿拉山口市素有亚欧大陆桥“西桥头堡”之称,通过铁路、公路与哈萨克斯坦相连,是我国面向中亚和欧洲开放的门户。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口岸过货量和客运量持续增长,守护国门口岸安全的,是阿拉山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

    “现在平均每天出入境中欧班列有10列左右,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1倍还多。”贺瑞说。在出口货物中,从前些年以小商品、服装为主,到现在品类繁多的IT产品、汽车配件、农副产品等,在贺瑞看来,这种变化说明“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给世界提供了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

    在该站的勤务记录中,记者看到另一组统计数据:2018年,进出口中欧班列2950列,同比增长14%。其中,1—9月份的货运量123.16万吨,同比增长48.78%。

    与过境中欧班列数量同样呈正比增长的,是驻地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出入境旅客的赞誉,2018年,该站多次受到阿拉山口市委表彰,收到中外旅客送来的锦旗6面。在该站负责人范文华看来,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全体民警辛勤付出。

    “阿拉山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支点,我们作为‘守关人’,首要任务就是为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范文华说。

    按照“以人民为中心”和国家移民管理局提出的“理性平和专业、法治文明开放”理念要求,该站不断创新勤务模式,使勤务组织更加规范、警力配置更加科学、服务标准更加精细、口岸管控更加有效,实现了口岸公路、铁路双向并举、4个执勤现场(即公路、国际旅客列车、铁路准轨、铁路宽轨)同步验放、24小时通关过货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该站致力于把自身打造成展示中国风范和形象的“国门名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按照便利通关往来、促进通关提速、保障经济发展的要求,陆续简化查验手续十余项,开辟了大型物资通关、高危物资通关、“东方快车”等“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通关服务水平。同时出台完善“中国公民通关时间不超过30分钟”“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工作规范”等制度,确保中国籍公民出入境不超过30分钟。

    相比制度和勤务模式上的创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更加突出地体现在对每一次突发事件的处置中。范文华介绍,随着近年来口岸出境人员和车辆的快速增长,如果按照正常勤务要求,经常会有中方国际班车和货车不能及时返回的情况,为此,该站主动为中国籍出入境车辆和人员提供“加班”服务。

    2017年1月16日晚,该站接到求助电话:3辆计划入境的中国籍大货车因闭关滞留孔道,4名维吾尔族货车司机已经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停留了8天,随身携带的物资用尽。当日阿拉山口口岸气温低至零下25摄氏度,如果不能让他们尽快入境,很可能出现冻伤甚至冻死事件。接警后,该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联合驻口岸解放军边防连、海关等部门,连夜帮助被困司机顺利回国,4名维吾尔族货车司机在入境的那一刻激动得连呼“祖国万岁”。

    不只是中国籍公民,外国公民同样在阿拉山口口岸享受到了人性化通关服务。几年前的一天,该站接到中哈石油管道公司项目部负责人求助,称该公司一名哈萨克斯坦籍员工的父亲因病去世,急需回国料理后事,请求给予帮助。当时公路口岸正处于闭关状态,没有往来国际班车,执勤人员在核实情况后,立即启动铁路援助预案,与海关、铁路等单位协调开通“绿色通道”,安排这名外籍员工乘坐铁路宽轨货运列车回国。

    该站在服务通关的同时还担负着强化口岸管控的任务,对此,范文华用“开窗子”和“打苍蝇”做了一个形象比喻:我们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守护者,既要保证国门“窗户”的开放,又要打掉每一只企图飞进来的“苍蝇”。

    为了加强口岸管控,该站大力推进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与驻地公安、海关、解放军边防连建立起常态化联动机制,争取地方经费支持用于提升边检查缉效能,升级梅沙系统,搭建生物信息采集系统等,购置了智能化集成验证台、指纹识别验讫章柜、毒品爆炸物品检查、人体检查等一大批信息化查缉设备。“我们的目标就是,坚决让非法出入境‘一个出不去、一个进不来’。”贺瑞说。

    随着采访进行,边境暮色渐浓,检查现场的路灯陆续亮起。远处响起阵阵汽笛声,一辆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疾驰而来。“准备开工!”对讲机里一声令下,检查员们紧张有序地走上各自执勤位置,静候列车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