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时代加快推进“智能边检”建设的思考

  •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5G网络等新科学技术正在开启人类社会又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今年,全国移民管理工作会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加快实施移民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战略”的要求,为新时期移民管理机关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移民管理机关应主动顺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牢牢把握发展机遇,运用信息科技力量,创新工作方法、思路,让各项工作更智能、更高效。现从建设“智能边检”系统(包括智能客流预测、智能自助通关、智能信息研判、智能辅助办案四个平台)的角度,谈谈加快推进“智能边检”建设的思考。

     

    一、新时期加快推进“智能边检”建设的意义

    目前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面临着“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新情况,将边检工作与现代科技运用深度结合,向信息技术要警力和战斗力,是移民管理事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移民管理机关面临着反恐的巨大压力,边检管控工作也亟须高效、智能的信息手段支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同样需要利用新技术来推进查验设备创新,提升查验效率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二、“智能边检”系统运用及“四个平台”建设前瞻

    (一)智能客流预测平台。随着出入境客流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国多个口岸迎来“井喷式”的极端客流高峰,极易引发拥堵和旅客大规模滞留事件,也越发凸显客流监控预测工作的重要性。可充分利用出入境客流数据、旅客身份信息数据、口岸视频等数据,结合节假日、天气、大型活动、WiFi热点、手机定位、办证、交通等外部数据,借助新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出入境客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实现高峰客流提前预测、极端客流和突发事件实时预警等功能,为勤务组织、应急处突和限定区域管理等提供科学预判和指导。

    (二)智能自助通关平台。全国移民管理机关投入使用自助查验通道以来,通关效率明显提高,但在实际运用中,自助通道仍受到政策规定和系统不够稳定的限制,导致人工干预过多,通关效率受到影响。我国生物识别技术研发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可用以解决上述问题。生理特性识别技术以面相和指纹比对技术应用较多,根据应用层次不同分为身份确认和身份鉴定。目前自助查验通道所采用的指纹及人像比对系统,属于“一对一”式的比对确认,而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可实现“一对多”自动匹配对比,实现身份鉴定功能。边检机关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自助通道,在通道前门安装“刷脸”认证系统,智能核对旅客身份,同时后台自动扣减签注次数,从而实现“无证件通关”,有效解决因证件读取失败或证件丢失带来的不便。

    (三)智能信息研判平台。一是加强行为轨迹预测。行为轨迹预测技术已被广泛运用于刑侦、安全等领域。可将其运用于移民管理领域,通过整合可疑人员出入境、就业、就学、签证、住宿、上网、购物、交通等信息,形成行为轨迹闭环,通过入境到出境行为轨迹信息比对碰撞,可全程掌握可疑人员轨迹。二是提升“风险评估”智能化水平。对出入境旅客进行实时智能风险评估,对于反恐工作及辅助一线查验有着重要意义,应进一步拓宽数据基础,优化评估方案和评估模型,使“风险评估”更智能,切实发挥实战化作用。三是充分发挥智能预测功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犯罪预测在国内外都有先例。中国云从科技公司利用人脸识别及步态分析技术,可在人群中发现可疑人员,该软件已在国内50多个城市使用。移民管理机关可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充分整合已发生的出入境违法违规案件信息和情报信息,从中找出疑点和规律,实现同类案件自动串并预警,加强针对性防范,提升打击的精度和力度。另一方面,可引入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利用摄像头对客流人群进行实时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可疑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苗头。

    (四)智能辅助办案平台。近年来,出入境案件数量持续增加且越趋复杂,建立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实现执法办案智能化已是大势所趋。事实上,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在政法工作领域实现突破:上海高院开发的“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具备证据信息抓取、校验和逻辑分析能力,实现了类案推送、文书自动生成、办案人员知识索引等智能化辅助功能,使办案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移民管理机关可加大对“智能边检”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力度,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执法办案各个环节,实现智能化审查、智能化提示、智能化监督的目标,向执法办案智能化升级。

     

    三、加快建设“智能边检”的工作思路及措施建议

    (一)树立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要进一步加强观念引导,加大对新技术、新系统的普及和培训力度,增进民警对新技术的认知和运用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手工作业和人海战术式勤务工作,建立智能勤务组织模式;管控工作从被动防范向主动打击转变,建立信息数据主导勤务实战的管控新模式。还要进一步拓宽思路,将前沿技术引入党建、队伍管理、后勤保障等工作。

    (二)打造信息化人才队伍。要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调整优化公务员招考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倾向统计学、计算机、数据挖掘等专业毕业生,招揽更多科班人才。通过选调、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等方式,引进具有专业技术和情报分析研判特长的人才。要加强信息技术业务骨干培训,培育技术研发、整合数据、数据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创新和应用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三)加大生物识别运用力度。近年来,我国在出入境证件中加大了生物识别运用力度,推出了多种电子类证件。在出入境外国人方面,已在全国对外开放口岸对入境我国的14(含)至70(含)周岁外国人留存指纹。应尽快将生物识别技术引入中国签证领域,在颁发签证过程中采集和存储生物特征信息数据,推出中国生物识别签证,对于有效打击来华外国人的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等违法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四)进一步规范数据管理使用。一方面,要完善数据应用法理依据。未来,指纹、人脸识别、声纹、虹膜等人体生物识别信息或将广泛用于移民管理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发等领域,但现有法律未对移民管理机关享有此项权力做出明确规定,且我国尚无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性法规。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条例,在法律层面授予移民管理机关合法存储、开发、运用涉及旅客个人信息的权限,同时对使用行为进行严格限定,明确相关权利与义务,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得到有力保护。另一方面,要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制定严格的信息使用、管理、保护制度,规范信息数据采集、存储、流转、查询、备份、运用等风险环节,防止信息被盗取、泄露、滥用、破坏。对于涉及公民信息的敏感信息,要制定数据密级,明确使用传播范围,确保数据安全。还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严防诸如“永恒之蓝”病毒等外部攻击威胁,以技术手段力保信息数据安全。

    身处变革时代,移民管理机关要意识到在变中求新、在变中求突破的紧迫性,紧跟部领导决策部署要求,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全力以赴推进移民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战略。同时也要深刻意识到,打造“智能边检”是一场意义深远的警务变革,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和统筹规划,进一步消除信息壁垒,实现“资源、数据、应用”共享,共同为智能化警务、智能化社会、智能化国家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拱北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