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荡春潮 鹏城看今朝

  • 一缕清风掠过深圳河岸,迎送着游人的步履匆匆;一簇勒杜鹃盛放在前海湾畔,濡染着南国的碧海云涛;一曲缓歌穿越岁月荏苒,倾诉着历史的厚重沧桑……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发布。经过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曾经的小渔村成长为繁华的大都市,一个世界级湾区正在逐步形成。驻守在这里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忠实履行维护国门口岸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彰显新作为、展示新形象。

     

    打破困局,全力保障高效通关

    每天清晨6点半,深圳罗湖口岸的闸门缓缓打开,在门外等候多时的旅客如潮涌入,开放了近70年的口岸开始了繁忙的一天。

    “365天,从开闸到关闸,每时每刻都是人潮涌动,好像一部永动机,时刻上紧发条。”罗湖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符积军说。

    作为新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口岸之一,罗湖口岸见证了神州大地近70年的沧桑巨变。如今的罗湖口岸联检楼于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设计年通关流量2800万人次。而近年来罗湖口岸年出入境旅客人数保持在8200万人次以上,是设计流量的将近3倍。

    由于庞大的出入境客流量和通关场地的限制,罗湖口岸时常“人满为患”。“以前过关时,人挤人,换个姿势都难,空气又闷热,我都会随身带一两件衣服,过去了就马上换。”长期来往于深港两地的深圳市民周先生说。

    为提升罗湖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水平,疏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肠梗阻”,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主动作为,动作频频:在全国首先创设“蓝色提示线”、开辟“双色分流导视区”、实施蛇形通道候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见效,让原本拥堵的口岸得到很大改观。

    然而罗湖口岸设计通关能力有限、口岸设施日益老化、边检警力不足等问题棘手,要真正实现通关快捷化并非易事。对此该总站坚持向科技要警力,2018年以来在罗湖口岸新建35条自助通道,使该口岸自助查验通道数量达到112条,实现了常态客流情况下自助通关人员比例超过70%,中国公民人均通关检查时间降低至45秒,高峰期旅客候检时间环比缩短10分钟,口岸通关排长队已成为历史。

    在提升通关效率的同时,该总站还从提升旅客获得感入手,通过为旅客提供业务咨询、在大厅广播播报、依托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新举措详细指引等措施,使更多人了解掌握出入境证件“网上办”“异地办”“就近办”“轻松办”流程;结合罗湖口岸20%以上旅客都是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设置“特别通道”“长者自助通道”,并安排民警和志愿者帮助他们使用自助通道快速通关,为老年人出入境尽可能提供便利。

     

    抢抓机遇,推动服务提档升级

    把目光投向雄伟的落马洲大桥旁,一栋宫廷式建筑映入眼帘,楼顶“皇岗口岸”4个大字格外醒目;楼下车来车往,24小时川流不息。在它西部数百米处,就是与深圳地铁4号线终点站合二为一、以轨道接驳为主的福田口岸。

    1989年,皇岗口岸正式开通,并逐渐成为年出入境车辆超过1500万辆次的全国出入境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占全国52%)。2007年开通的福田口岸,客流量从一开始日均不足2.5万人次,发展至今日均15.4万人次,增长了5倍。

    《纲要》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与这一科技创新合作区紧邻的皇岗口岸、福田口岸作用日益凸显。为此,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主动跟进,从严格落实节前“两公布一提示”机制,到全面实行皇岗、福田口岸出入境双向中国公民自助备案采集;从扩建改造福田口岸39条自助通道,到全面实施“高峰疏导线”“蓝色提示线”措施;从完善学童自助查验专区,到借力义工服务机制……一项项便民利民举措相继落地见效。

    “现在过关就像回家一样便捷!”“入境前也能自助信息采集,方便多啦!”旅客的每一句肯定,反映了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成效,“放”在旅客通关的最难处,“管”在旅客反映强烈的痛点处,“服”在旅客通关的烦心处。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开通,粤港商务车辆“快捷通”备案需求随之急剧攀升,皇岗口岸因其地理位置便利,选择到此办理“快捷通”采集备案的司机人数也骤然增多。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迅速研究简化“快捷通”车辆信息采集备案流程,优化“快捷通”司机信息采集备案手续,进一步扩大信息采集备案渠道,统一信息采集备案时间,持续强化服务质量。

    小事不小,重在办好,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切实以“小改革”,促进“大效益”,为粤港司机大办好事、多办实事。全港司机大联盟特此发来表扬信,对边检民警高效优质的备案录入服务表达感谢与赞扬。

    “《纲要》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将积极推动粤港澳游艇自由行、广东省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落地实施,配合地方政府做好莲塘口岸筹建和皇岗、沙头角口岸重建以及深圳前海、惠州国际机场、深汕特别合作区口岸建设开放的规划论证等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总站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乘势而上,促进深港融合发展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通车让香港迈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香港与内地高铁网的互联互通。至此,国家唯一一个在香港实施“一地两检”的口岸——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口岸正式开通运行。“一国两制”新的伟大实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香港与内地的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为筹建、开通运行西九龙站口岸,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职工,始终站在维护“一国两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高度,时刻牢记落实“一地两检”的神圣使命,作为第一支派驻境外的移民管理队伍,驻守在百年沧桑历史的香港,迎来送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2019年3月27日,西九龙站口岸出入境旅客突破1000万人次,口岸开通以来日均通关人数达5.5万人次。

    西九龙站口岸是高铁口岸,赴港旅游方便快捷,不需要中转,是很多内地旅客的首选。针对家庭旅客多的特点,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通了“E家行”通道。该通道的设计充分考虑偕行儿童旅客的实际需求,将紧邻自助通道的人工通道改造升级,与自助通道组成查验整体。家长走自助,小孩走人工,大人看着小孩,一家出行,同步过关。“E家行”通道投入使用后被多家媒体报道,赢得了广大旅客的普遍赞誉。除“E家行”通道外,乡音广播、老人自助通道等多项创新便民举措相继推行。

    2019年2月17日,香港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经西九龙站口岸出境的参赛运动员纷纷表示,乘坐高铁出行舒适快捷,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体力,更有利于在赛事跑出好成绩。来自深圳、已经第四次报名参赛的梁先生说:“从福田坐高铁,14分钟就到了香港,过关排队也就三四分钟,根本不用担心体力消耗。”

    西九龙站口岸开通以来,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已先后为粤港澳大湾区政策宣讲会代表团、香港青少年民族文化交流团、15国驻港领事馆总领事等共40批次、600余人次国内外重要宾客提供优质的通关服务,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新求变,科技助力“智慧边检”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熟悉的歌声响起,传颂着属于春天的动人故事,歌中所唱的这个“圈”,就是改革开放的发源地——深圳蛇口。

    驻守在蛇口半岛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蛇口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担负着深圳西部港区蛇口、赤湾、妈湾3个口岸以及蛇口渔港的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2018年4月2日至今,该站查验出入境人员444.1万余人次,出入境船舶9万余艘次,在全国海港边检站中排名第一。

    “现在报关比以前快很多,民警的态度特别热情。”2019年4月19日,从蛇口渔港办好出境手续的渔民王卫杨笑着说。据了解,以前的报关模式要求渔民上岸交证,再由执勤民警纯手工录入信息,耗时又耗力。自接收港澳流动渔船边防检查任务以后,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自主研发“深圳边检流渔系统”,渔民通过手机进行网上信息备案,执勤民警使用PDA核查验放,做到提前录入,免于登岸查验,非常方便快捷。

    为进一步提高港口管控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走上了科技兴警的快车道:落实“国际航行船舶网上申报边检手续便利措施”,启用“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建立出入境(港)船舶核查比对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公安部出入境港口边检综合管理系统、海港综合信息查询系统、船讯网等信息系统,强化船舶查验管理;依托“港口边检综合管理系统”开展执勤任务指挥派遣,组织所辖港口各码头公司签订共管协议,有效防范和打击船舶入出境违法违规行为。

    科技强警给深圳边检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全息成像、量子通讯、3D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前沿科技开始出现在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创新应用的名单上,“旅客生物特征自助采集机”“模块化电子集成配电柜”“车辆快捷查验系统” 等一系列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2018年5月,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以“深港跨境学童快速通关系统”为主题的科普讲解,荣获2018年全国公安机关科普讲解大赛二等奖。同年12月,总站自主研发的“前台双胞胎信息比对系统”获评“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一等奖,“邮轮3D人脸核对仪”等两个项目获评三等奖。

    勇立潮头不止步,鼓满风帆再出发。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李长友表示,总站将把参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着力增强口岸边境管控能力,着力提升移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出入境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地实现人民的新期待和党中央的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