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19 来源:文/张国雄
-
“千古雄关,木棉绽放,英雄传奇,历史回荡。古老的友谊关,诉说着无尽的沧桑,挺拔的木棉,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八角悠扬,历史回荡,边城的儿女志在四方。”悠扬的《中华雄关》在耳畔回响,我的思绪伴着旋律飘向了远方,穿越千里,落在了那温情脉脉的边境小城,落在了那气吞河山的友谊雄关。
思念的城
初遇凭祥是前年初春,我怀着憧憬忐忑的心一路南下,随转弯的汽车一起摇晃,看两岸渐渐变高的山,看路边渐渐稀少的人。辗转3个多小时,她的容颜终于浮现在我的眼前,清丽秀美、温情婉柔,是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缘起毕业实习,和她邂逅在遥远的南疆边陲小城,奔赴战位前我与巍巍雄关有了零距离接触,3个月的戍边之旅从此开启。
落笔,我离开她已两年有余,除了故乡,再没有哪个地方能让我离开后如此眷恋。记忆中的她是一个温婉的少女,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般藏在大山的怀抱,唯有有心人才能揭开她神秘面纱一睹芳颜。熙熙攘攘的街头,商户林立,中越两国文字的招牌不时可见,异国特色商品琳琅满目,泰国的榴梿、山竹,越南的火龙果、香蕉,个个色泽鲜艳,饱满馋人。横亘东西的铁路线把狭窄的小城一分为二,南北两边是成片的稻田,村民零星的房屋散落其间,错落有致,目光所至皆为美丽画卷。笔直的铁路自东向西一直延伸至邻国越南,满载货物的火车每天沾着晨露从中国出发,披着霞光从越南归来,一来一往,刚好对应着小城温柔的一天,连接着中越两国人民的绵长友谊。
边疆的山
初来乍到的人总会惊叹这里的山,茕茕独立,互不相连,如一个个清高的道者不染人间风尘。放眼望去,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小者如嫩笋,清奇秀丽,挺拔不屈;大者如巨砚,气势磅礴、苍劲昂扬。田间地头,大大小小的山峰像一个个忠诚的战士,昂首挺胸,气宇轩昂,以戍边人的姿态守护着万里边疆。视线越向南,山峰越奇峻,中越边界尤为明显,山势磅礴,巍然耸立,犹如道道坚固的屏障,守卫着祖国大好山河。左弼山和右辅山分立左右,两山之间一道关口浑然天成,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就矗立于此。
友谊关初称雍鸣关,期间随朝代变迁几易其名,后为彰示中越两国人民之间“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谊,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友谊关至今。关口雄踞两山之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多次战火洗礼,成为见证中国荣辱强弱的活化石之一。如今,人们登上山顶仍可见许多战时工事,地道、战壕密布,钢炮、堡垒耸立,景象让人震撼。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曾经剑拔弩张兵戎相见的友谊关口,如今已成了中越人民友好往来的友谊桥梁,远方的群山也由隔绝外侮,御敌于外的铜墙铁壁成了两国浓浓胞波情谊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平繁荣的春风早已拂遍这块风景宜人的边疆胜地。
守边的人
从近代名将冯子材指挥军队大败法军侵略的镇南关大捷,到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镇南关起义痛击晚清腐朽统治,再到团结一致英勇抗日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最终胜利,一代又一代的边防将士在这片热土上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可爱的人。
他们来自天南地北,扎根南国边疆,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脚下的土地,用无怨无悔、默默奉献诠释着对党忠诚和热爱人民的含义。
“我到过边境的许多地方,深知边疆的战友最苦,一线的同志最累。”许甘露副部长这句饱含深情的话语既是领导最殷切的关怀,也是戍边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曾经这里,孤独是永恒的主题。营房建在大山沟,补给来自大山外,出门看完这山看那山,回家大眼瞪小眼,陪在身边的除了最亲密的战友就是那条最忠诚的狗,最奢侈的事莫过于休假下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光阴似水,雄关如铁,如今这里,边贸往来日益频繁,边境面貌日新月异,边境生活苦中有乐,高楼取代了平房,汽车替代了走路,曾经落后闭塞的边陲小城在一代又一代戍边人的守护下已成为了边疆国门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戍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身份也是变了又变,但无论环境如何变迁,身份如何改变,身上使命不变,肩上责任不减,心中热情不降,满腔壮志不灭,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更比一代好,勇敢追梦,追寻那守卫边境国门安全无虞的梦,追寻建设繁荣边疆的梦,追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那城 那山 那守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