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 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主题和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说起来重要、形式上抓起来不难,但要真正取得成效就不容易了,关键是要突出其时代性和感召力。”因此,我们必须站稳立场,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要凸显执政党的主体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多元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尤其是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崛起,极大拓展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的深刻调整和教育理念的现代重构。

    长期以来,国内总有一些人对西方“普世价值”推崇备至,认为它当仁不让是先进社会文明的代表。然而,近来发生的“华为事件”“香港金钟骚乱”,用残酷的事实告诫我们,从来没有一种超历史的、超现实的、普适的价值观。《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的作者塞缪尔·亨廷顿曾直言,“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从西方国家的国际实践来看,也确实如此。某些西方势力在大力推行“普世价值”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双重价值标准。对待他国他人,使用“普世价值”来判断是非;对自己,则使用另外一套政治标准来判断对错。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为我们如何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鉴于思想政治教育有其严肃的政治性和鲜明党性,我们决不能撇开其内在特性,在政治真空和幻想中泛谈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必须回归鲜活复杂的政治实践。在主题教育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和立场,以马克思主义“人的主体性”理论为指导,创新发展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党领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建立积极的舆论生态,强化党的话语权,以全面巩固思想防线和舆论阵地。


    思想政治教育要致力于人的全面解放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理解人、尊重人是做好一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从人性的现实情况出发,尊重人的差异性、个别性、主体性,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加强个体自我修养,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格力量,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既要一以贯之强调其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充分发挥其在党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领域,深度开发其人本内涵,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化和普适性发展。

    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人的主体性经历了“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自由个性”三个阶段。可见,从“物的依赖性”中解放出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党的基本使命。思想政治教育非但不否定、限制、削弱人的主体性,反而要保护、发展、实现人的主体性。为此,除了常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外,还应加强下列三类主体性教育:

    一是培育独立人格主体的人格教育。人格是一种财富,它是人的良好意愿和尊严的财富。无论是东方的圣人,还是西方的哲人,都十分重视人格。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因此,“良将不怯死以苟且,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格力量,才可以战胜困难,抵御邪恶,如古人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主体性的丧失和缺位,人在这里变成了被思想改造的对象,而不是被看作目的,人的尊严、个性、幸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此相反,被教育者的人格独立作为主体性的基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不可逾越的底线,必须得到重视和维护。

    二是培育独立利益主体的利益教育。道德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总是离不开利益的驱动。恩格斯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道德”。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马恩的视域中,利益决定思想,也决定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把道德理想与事业成就,把精神动力与物质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虚实结合,全面综合的目标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效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是培育坚实情感基础的情感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偏重以“理”服人,这个“理”往往是脱离生活世界的大道理,让受教育者感到空洞遥远。事实上人的行为更多是受情感和意志所支配,心理学也明确表明人的情商重于智商。人的欲望、情绪、意志、直觉、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争取人心的工作,必须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改变重理轻情的局面。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既要讲政治立场的原则性,又要讲情感立场的灵活性。在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宽以人为本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三大转变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和感召力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针对教育中的口号化、标签化、简单化、强压式等问题,要求教育区分层次、突出重点,防止出现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由“工具型教育”转变为“目的型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自视为执政党的政治工具,而且将被教育者视为满足特定政治目的的工具,为此不惜剥夺被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与此相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人既是目的也是工具”,主客体都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作为政治工具也只是针对正当政治目的而言,它非但不以牺牲人的基本权利为代价,反而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政治目标,故而是目的与工具、人道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二是由“理论本位型教育”转变为“实践本位型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典型的以思想理论灌输为主的“理论本位型教育”,走的是“理论指导实践、理念决定现实”的下行路线,强调理论先行、思想先行,特别注重对客体灵魂深处的思想改造,其理论是现成完备、革命进步、不可修正的。与此不同,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走的是“实践决定理论、理论服务实践”的上行路线,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理论,故特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

    三是由“单向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主客互动式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过于简化的主客体模式,往往将主客体绝对化、对立化,故一味注重“我教你学”“我主你从”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极易流于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则秉持真理越辩越明的开放立场,鼓励交流、辩论、研讨、交锋等主客互动式教育,致力于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教学相长,故更能激发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不忘初心,开启新时代;牢记使命,踏上新征程。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创新任务还很艰巨,构筑坚固的理想信念防线越益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将“初心”和“使命”融入教育实践的全过程,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