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26 来源:王建茂 谭 畅
-
开篇的话
港珠澳大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广泛关注,人民非常期待。2018年9月12日,许甘露副部长在检查港珠澳大桥边检筹建工作时,对港珠澳大桥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全面建设提出“队伍教育管理对标驻港驻澳部队,业务工作赶超香港澳门出入境管理部门,整体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三个对标”工作目标。
自2018年10月24日口岸开通至2019年8月11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验放旅客量突破1250万人次,单日最高流量11.3万人次,车流量53万辆次,单日最高流量4000辆次,口岸始终保持了安全畅通。在“三个对标”工作开展即将满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进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对话边检站负责人何锋,探寻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问:2018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并且在巡览大桥时强调港珠澳大桥是“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港珠澳大桥一桥连接三地,请您介绍港珠澳大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重大交通项目。大桥的正式开通,一桥连通珠海、香港和澳门三地,打通了珠三角环线高速直达通道,大大拉近了时空距离,加速了人员、商品、服务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问:从筹建到大桥正式开通,听说您多次在会议上提到:我们要以超常态的努力续写大桥的光荣,要把第一代大桥边检人的名字篆刻在大桥站史册上。这是特别有情怀的一句话,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答: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9年,投资1200亿,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综合国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所以,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是中国制造的一次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巡览大桥,世界记住了大桥建设者的名字,这是属于大桥建设者的光荣。大桥开通以后,新一代移民官承担管桥、用桥的职责,接替大桥建设者登上了大桥的历史舞台,边检工作水平的高低与港珠澳大桥的国之重器的形象息息相关,续写大桥的光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港珠澳大桥边检工作是一张考卷,我们成了管好用好大桥的答卷人,只有在大桥上开好头、起好步,才能无愧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认为,第一代大桥边检人要有敢于书写历史的担当,敢于承担世界瞩目的重任,把握机遇做出无愧于时代的成绩,才能自豪地将名字刻在大桥站的史册上。距离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多的汗水和超常的智慧。
问:听说筹建工作非常艰苦,您带领筹建组不分昼夜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请介绍一下筹建期间最令人难忘的事情。
答:大桥边检筹建期间,任务很繁重,边检机关筹建组仅有39人,需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各个复杂系统的建设调试,仅系统机房就达88个,这对于边检站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们还需要完成对港、对澳两个方向300多个执勤用房的准备工作,各类办公家具就达4000余件。施工场地大多是手机零信号、室内零照明、墙上零标示的区域,我们按区域分工,设立区块长,对划分区域内的所有筹建任务全权负责,每个区块长一上班就扎进包干区域,一天下来步行超过两万步,这样的工作强度我们坚持了半年,最终以“拎包入住”的标准按期完成了全部的筹建任务。
我举两个例子,你就可以了解筹建组全体人员的工作状态。筹建期间有一个技术民警,父亲患癌病重,仅仅休假3天回家做短暂探望,就赶回来继续投入工作,为了加快进度,主动在节假日加班加点,仅用1个月就完成了全部网络光纤项目的建设,父亲去世时也没能回去。这个民警就是全体筹建人员的缩影,大家都习惯了“跟时间赛跑”。
还有去年“山竹”台风来临的时候,距离开通前一个月,是最关键最紧张的时候。整个人工岛上的车都在撤离,只有我们筹建组民警的车在逆风而进,每个边检执勤场所都有我们的民警在16级的台风下坚守,我们的同志吃干粮喝矿泉水,整整坚守了48小时。由于准备充分,处置得当,台风过境后所有边检设施完好无损。
问:您总结提出了“激情、汗水、智慧”的大桥边检精神,请问大桥边检精神内涵到底是什么?
答:大桥边检精神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的过程,在筹建期间,我们任务重,困难多,人员少,很多情况没有先例可循,全体人员一心为公,忘我奉献,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我们将这种精神总结为“焕发激情、付出汗水、贡献智慧”。口岸开通后,随着新群体的加入,面对的形势任务也在不断变化,大桥边检精神还在丰富完善,不断地产生新的内涵,比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创一流工作业绩,做与港珠澳大桥相匹配的第一代边检人。
问:2018年9月12日,许甘露副部长在检查港珠澳大桥边检筹建工作时,对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全面建设提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工作目标,请问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如何贯彻落实许甘露副部长的指示精神?
答:许甘露副部长考察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的筹备工作时,提出港珠澳大桥站是“一国两制”的窗口,制度比拼的舞台,要求我们在队伍教育管理对标驻港驻澳部队,业务工作赶超香港澳门出入境管理部门,整体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我们由此建立了“三个对标”的工作体系,在抓队伍、抓业务,谋长远发展上进行了一系列高起点、高标准的探索,力求达到与大桥国际地位相匹配的高水平移民管理工作。
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从规范着装、文明执勤、环境整洁、办公有序等细节入手,口岸开通前就迅速制定了《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民警个人形象行为规范指引》和《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内务秩序管理标准》,将经常性提醒和随警督察相结合,对民警在岗履职、文明执法、警容风纪等情况开展督导落实,推行每日工作条令化,建立民警办公、执勤、训练着装标准和边检执勤、办公场地设施的配备标准,形成全站系统完备的高标准、高要求制度体系,让港珠澳大桥站的民警形象、队伍作风向驻港驻澳部队一样标准、规范,做到令行禁止。
在业务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把握疏导和管控这两个关键点,努力提升业务工作的核心竞争力。
在客流疏导方面,港珠澳大桥口岸开通后,客流量迅速增长,目前日均流量达4.4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超过11.3万人次,是建设可行性报告预测量的3倍,目前港珠澳大桥站已跻身客流量1000万级的边检站行列。2019年春节期间,6个旅检查验场地累计13次刷新验放记录,每天两个场地客流高峰叠加时长达7小时,3个场地客流高峰叠加时长达3小时。面对客流迅猛增长与警力极度紧张、通道不足之间的矛盾,我站协调珠海市政府增设37条查验通道,启动跨班次支援、跨科队互备、跨分工互助、机关民警包干非执勤岗位等极限用警措施,全体人员连续奋战,开满查验通道、延后闭关时间,确保了中国旅客出入境通关时间不超过30分钟。
在安全管控方面,港珠澳大桥的粤港分界线位于桥面主体区域上,距离珠海口岸人工岛近30公里,距离香港口岸仅6公里,我们的管控区域大,任务重。为了确保安全,我们投入使用了2000余路视频监控镜头,在边检控制线围网安装了生物磁场感应报警装置,共享了大桥管理局532路桥面监控镜头和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实现了桥面的实时监控预警。在口岸人工岛上,我们常备一支超过100人的常态化处突力量,确保查验现场发生突发事件处置3分钟以内到场,大桥主体区域突发事件处置5分钟以内到场,并以口岸人工岛、大桥桥面、东西人工岛为线,联合大桥交警、路政及运行维养团队实施动态巡查,形成突发事件即时响应机制。
问:口岸开通后,受大桥交通枢纽和著名景点双重效应的叠加影响,客流量迅速飙升,半年多验放量突破1000万,请介绍出入境旅客情况,港珠澳大桥边检站付出了哪些努力确保畅通?
答: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纪工程、国之重器,其本身就具有与知名旅游景点相似的客流吸附效应。口岸开通以来,一家老少集体选择港珠澳大桥通行的情况十分普遍。口岸开通以来,80岁以上的老年旅客有18万余人次,10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65人,年龄最大是107岁。很多老年旅客都表示,如果不是为了来看一看大桥,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境。老年人、学前儿童都是不便使用自主通道的群体,导致港珠澳大桥口岸旅客自助通关率仅为62.2%,远远低于传统口岸75%以上的自助通关率。人工查验通道的警力需求是自助查验通道的5倍以上,而查验效率仅为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同等的客流量下,人工查验占比高,带来的旅客疏导压力就大大增加。
在客流疏导方面我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旅检大厅客流高峰时,使用出入境随车厅进行旅客分流,形成疏导合力;在客流持续高峰时,主动协调安检、海关等部门在节日期间延长旅检大厅闭关时间;在旅检大厅入口处,加派旅客前导指引的警力,最大化引导旅客使用自助查验,在自助通道侯检区引入社会志愿者力量,对不熟悉自助通关的旅客进行手把手、一对一的引导帮助,最大限度提升通关效率,实现场内迅速消化。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志愿服务队已累计受理旅客咨询22万次,协助11万人使用自助通道,帮助需扶助旅客3300余人,化解旅客纠纷510多起。
问:大桥正式开通后,站党委班子和机关部门领导全部放弃休息,节假日和周末集体到口岸疏导客流,您认为是什么原因让大桥边检人如此倾情投入大桥工作呢?
答:港珠澳大桥是国家战略工程,大桥建设奇迹点燃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大桥边检人都有一个思想共识:我们不是在完成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直接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一个基层队领导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他说到了“大桥能治病”。的确,在港珠澳大桥工作的每个边检人都是有梦想有追求的,只要踏入口岸就是全情投入、精神饱满的,这是属于大桥的正能量。他们都曾在工作中面临着精神上的无形压力、体力上的严重透支、陪伴家庭的无能为力。但是最终都在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撑下坚持了下来。我认真地思考过这种力量是什么。我觉得大桥边检人都共同经历了从口岸筹建到开通,保开通、保畅通、保安全的一道道坎,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不分职务高低,共同努力奋斗。我们是战友,我们拥有共同的大桥信念、大桥理想、大桥记忆、大桥情结,这是支撑我们队伍倾情投入的力量。
问: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据说先后已经有15批支援警力、轮训警力到大桥开展工作,每一个初到大桥的民警印象最深的,都是您亲授的“大桥第一课”。您的授课动员让初到大桥的民警激情澎湃。但一鼓作气之后,您又是如何来保证队伍士气不会出现回落,促进民警一直处于高标准高水平的工作状态呢?
答:港珠澳大桥站是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开通的,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站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号召,支援民警来到大桥工作,为我们解决了警力紧张的难题,也客观导致了大桥队伍一直处于边执勤、边熟悉、边融合的现状。
为了确保来自各地的民警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大桥第一课”是总动员,后续还要有持续、深入、细致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为支撑。我们的党委班子成员直接深入到每一个支部,与民警面对面进行思想动员、工作部署。党委把队伍工作直接落实到每一个执勤环节、分解到每一个执勤单元、传递到队伍的每一根“神经末梢”,确保了民警的思想都与党委“同频共振”;我们部门以上领导都有二次分工,包干一个执勤场地,每天到自己的“包干区”开展随警思想工作,上勤会三五分钟鼓鼓劲,执勤间隙三言两语交交心,不断给队伍加油鼓劲;每个支部(总支)都要开展“一人一事一策”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每名党员过政治生日,唤起独特的入党记忆;深挖每位同志的闪光点,让每名同志都能成为宣传报道的主人公;积极组织民警家属进警营互动体验活动,让家属也分享港珠澳大桥边检人的自豪与荣光。
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民警的心坎上,是一门学问,我们还在不断探索。经过我们的努力,港珠澳大桥站全体人员对大桥边检人身份的认同感、对大桥正规化工作标准的认同感已经初步形成,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工作经历的民警实现了深度融合,形成了战斗合力。
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实施,粤港澳大融合,三地人流、车流和货物加速流动,面对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大湾区出入境需求,港珠澳大桥站准备好了么?
答: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落实到港珠澳大桥边检工作上,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旅客的疏导,在港珠澳大桥边检站有全国首创的“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模式,目前已经常态化在珠澳方向运行,由于我方与澳门联合查验,验放效率提升了40%。在珠港方向,我们大力推动查验通道增建,目前已完成37条查验通道的增建工作,年底将实现查验通道翻番,届时我们的疏导能力将可以媲美我国的任意一个超大型口岸。第二方面是出入境客车的查验,我们的客车查验通道有48条,全部是“一站式”通道,司机一分钟内即可完成自助查验,满负荷的日疏导能力将近7万台,是目前具备大桥通行条件的所有备案车辆的总和。最后一方面是货车的查验,港珠澳大桥站的货车通道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一站式”查验,边检、海关的所有查验内容可以一次性完成,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大缩短了货车通关时间。大湾区战略正在加紧部署,港珠澳大桥未来可期,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能力保障大桥的安全畅通,一小时生活圈的湾区时代,港珠澳大桥边检人已经准备好了。
问: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您有浓厚的“大桥情结”, 请问您对大桥边检以后的工作有哪些展望?
答:港珠澳大桥一桥连三地,许甘露副部长要求我们要“开好头、起好步,为社会主义争光”,对我们的工作寄予厚望。口岸开通以来,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实现了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起步,确保了口岸安全顺畅,不断提升出入境旅客的通关体验。但距离对标国际一流水平,为社会主义争光的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续写大桥作为中国形象、中国风范的荣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大桥的美好期待,让大桥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不断提质增效,都是我们未来的课题。管好用好大桥,我们永远在路上。
结束语
港珠澳大桥安全畅通凝聚了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党委一班人常年无休的榜样示范和全体同志不怕苦累、连续奋战的默默奉献。采访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追问,是什么支撑他们一路奋勇前行、攻坚克难?随着采访的深入,我们终于明白,支撑第一代港珠澳大桥边检人一路前行的是“激情、汗水、智慧”的大桥边检精神,是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不负使命重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的担当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
筚路蓝缕启山林,众志成城克难关。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将继续深化落实“三个对标”工作要求,不断提高站位、深化认识,拉高标准、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道路上更进一步,擦亮大桥的“国门名片”,传递中国移民官的风范,努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光添彩。
守护三地融合发展的同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