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26 来源:王云龙
-
前些日,到某市政务服务中心“盖章子”,本想感受下“一站式”服务的便利,却吃了“闭门羹”。理由倒是简单:“手续不全。”来之前已按相关部门要求,该带的都备齐了,到窗口咋就变了卦?此番“无中生有”为哪般?
这些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各级政府部门力除烦苛之弊、大兴便民之举的决心和成效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政务“硬环境”发生了很大改观,现代化多功能的政务服务中心逐渐成为城市的新标配,有的甚至成为具有地标意义的现代建筑。置身其中,咨询服务台、电子自助服务区及银行、书店、照相、邮政、餐厅、医务室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俱全,“亲民”元素十足,办事群众的体验感不可谓不舒适。
然而,群众找政府办事,既希望好办事,更希望办成事;既希望“只跑一次”,更希望“一次办好”。舒适固然重要,舒心才是归宿。这中间,要有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还要有现代化的“软件”系统可匹配。近些年,各级政府不断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常年困扰老百姓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积弊得到了有效解决。当然也要看到,审批服务便民化仍存在短板,一些部门和单位办事手续繁琐、随意性大,有些部门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在一些办事流程设计上,九龙治水、各显权威、各摆政绩,有时候“娘”家说好的事,到“婆”家就不算数了,这影响了行政效率,到头来受折腾的还是群众。
其实,所谓“软件”现代化,说到底,还是人的现代化,是办事流程的标准化和精准化。熟悉政治学理论的都知道,政治决策过程中存在决策“黑箱”,政治系统的组织结构、运转流程、价值观念会对决策结果产生潜在影响。而这些影响因素,很多情况下不见得是积极的。所以,我们今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打开“黑箱”,推进流程优化再造,特别是在审批服务事项上要有规范的标准,程序上要简约、管理上要精细、时限上要明确。同时审批人员也需提升业务素质,不能说进入“大数据”时代了,人就可以退场了。相反,还是要积极适应角色变化,改进工作作风,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好。
国家移民管理局成立一年多来,“全国通办”等十余项“放管服”改革新政相继落地,有效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群众和相关企业感受到了切实的便利和实惠。应当看到,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直在路上。我们要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提升服务标准,理顺事权关系,改进申办流程,联通“信息孤岛”,提升队伍素质,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更好更及时地满足人民群众在移民出入境领域的新期待、新需求。
硬件齐全 更要软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