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0-29 来源:国家移民管理局网站
-
国门卫士,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从雪域高原到大漠戈壁,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祖国北疆到南国边境,从领率机关到基层一线,在300多个对外开放口岸和2.2万公里边境线上,一个个忠于使命的身影挺拔如峰,一幕幕苦干实干的场景气势如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民警察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字字千钧,重托如山。新中国第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踏着改革的时代鼓点,奋战在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口岸边境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用热血和忠诚铸就共和国的钢铁长城。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0月23日,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评选揭晓。让我们走近他们,撷取一个个最美剪影,体悟其中的爱党之情、报国之志、为民之心、奋斗之行。
他们扎根边疆——
生命禁区、戍边为民,世界之巅、战风斗雪,民族村屯、守望相助,雨林深处、刀尖起舞。因为信仰,他们耐住了寂寞,因为使命,他们熬住了岁月
帕米尔高原,葱岭古塞,冰川砾岩。一眼望去,飞沙走石,寸草不生。1996年,17岁的孙超从河北入伍到原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初上高原,孙超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因吃不上新鲜蔬菜而嘴角开裂、指甲凹陷、皮肤皲裂,心灵受到震撼。
的确,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无霜期不足俩月,含氧量是平原地区的一半,但少年孙超不服“天命”,偏向高原要“绿色”!
此后,总有一个身影趴在高山砾石间测地温、量土壤酸碱度,或啃着一本破旧的《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历经上千次尝试,他种出了高原上的第一茬绿菜,彻底结束了高原民警冬季吃不上蔬菜的历史。
24年间,“万仞冰峰”变身“十亩江南”,在孙超的带领下,站里已建成8座大棚,种植出36种蔬菜,养殖了11种家禽,民警们的菜、蛋、肉实现自给自足。
丰收的喜悦,孙超也带给了驻地的塔吉克族牧民。在他的帮助下,乡亲们学会了高寒地区种养殖技术,发展起50多座温室大棚,建起了牦牛养殖合作社,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岁月流转,孙超给帕米尔高原,带去了绿色,带去了幸福;帕米尔高原把孙超,变成了中年,变成了黧黑。
如今,这位有着22年党龄、24年戍边警龄的高原老兵毅然放弃300多万元的复员费,拒绝农科院的高薪聘请,带着家人的不舍和牵挂,继续把自己扎在帕米尔高原。
从橄榄绿到藏青蓝,“改什么不改初心,换什么不换本色”,孙超喊出了转改士兵的铮铮誓言。
移民管理警察向上攀登的脚步,从来不会停歇。海拔升高到5373米,普玛江塘,世界最高的行政乡,人均寿命只有可怜的49岁。
有人说,能在这里工作,就算什么事情不做也是奉献;可索朗达杰说,坚守是奉献,但奉献不止于坚守。
2016年6月,而立之年的索朗达杰主动申请到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工作。在这里,他一干就是4年,成为任职时间最长的所长。
贫困,是高原山区的“通病”,更是索朗达杰的心病。他主动联络乡政府,牵头开办“扫盲夜校”和技术培训班,为75名长期无业群众谋到就业机会。在他帮扶下成立的藏区特色民宿,成为冰川之巅的旅游增长点,帮助普玛江塘乡在西藏众多贫困乡镇中成功脱贫。2019年,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冰川救援,是普玛江塘边境派出所承担的特殊工作。折返于零下30摄氏度的无人区巡逻,靠拴着铁链抵御8级风雪,极地救援、生死救援,一幕幕上演。
2019年3月底,得知4名游客失联1天,索朗达杰立即带领民警向海拔6300多米的雪山进发。大雪过膝、低压低氧,民警们连滚带爬,动作却越来越快。走在最前面的索朗达杰,双手被冰棱划出鲜血,瞬间又和手套冻在一起。好在时间不会凝固,经过8小时搜救,他们在一处冰缝中救出了游客。转过身来,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百丈冰……
“是党的好政策,让我走出雪域高原,上了大学,当上移民管理警察。回到这片养我的土地,我只想做好两件事:守好边境、回报社会。” 苦,索朗达杰已经尝够了,但在承诺面前,他又特别容易忘记苦。
试问“边关”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守边疆”。
词牌名,定风波;主人公,安石林,延边边境管理支队三家子边境派出所所长。他干的事儿,也叫定风波。你听——
“我家插秧机坏了,赵二愣会修,我和他闹过别扭,安警官你给说说,让他帮忙修一下准能行!”
“孩子他爸成天在店里看人家打麻将,三更半夜都不回家,俺不跟他过了!”
“老房子年久失修,又在文物保护区里,上面说不让动,这要是掉下个一砖一瓦,伤了人,咋整?!”
…………
安石林想出一个点子——“村民说事”。每月5日、15日、25日,组织村民聚在一起唠一唠。14年来,雷打不动。
说事说事,说是一方面,关键要解决。“和事佬”“快递员”“致富带头人”……这些年,安石林都当过。有一回,为给村里孤寡老人修房子,还当起了“包工头”,拉出一支穿警服的“施工队”。这不,他又当上了普法员。利用村委会闲置的大喇叭,开通“乡音广播”,以案说法,不让乡亲们吃不懂法的亏。
说着说着,人心捂热了。三家子边境派出所管辖的古城村,是一个多民族混居村屯,从过去说纠纷、说抱怨到现在说发展、说未来,“村民说事”的内容不断革新,说出了民族大团结,也说出了少数民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
“总书记讲过,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安石林常常跟所里民警说,要把走访入户当作走亲戚、增感情,把信息采集当作唠家常、谈心声。有民警统计,15年里安石林出警、走访、调研的路程累计超过10万公里,真正把党的群众路线走到了边境一线。
云南,彩云之南,西双版纳是她耀眼的明珠。傣语里这片“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也为毒品交易提供了阔叶雨林般的庇护。
现任西双版纳边境管理支队边境管理处副处长的查中永,从事缉毒工作12年,当卧底,抓毒枭,断通道,捣毒窝,查破贩毒案件9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46名,缴获毒品2.676吨,人送威名“雨林猎毒人”。
2015年6月25日,作为全国禁毒先进个人,查中永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会见。
“禁毒工作造福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有信心、有能力把这项工作做好,并且要把禁毒工作作为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义举善举来做好。”时隔5年,回想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查中永背得一字不差。
连他的妻子,心也在西双版纳966.3公里边境线上。他们结婚14年,见面是最奢侈的礼物。每当队里破获大案,妻子总要给队里的兄弟们备上一桌好吃的。她知道,能跟丈夫在一起的时间,就一顿饭的工夫。查中永答应过妻子,等退了休,就陪伴她,买菜、逛街,像平常的夫妻一样。
脱下乔装卧底的便服,换回那身妻子熨得平整的警服,立正、敬礼,查中永面向警旗,目光如炬。
他们驻守口岸——
验证台、验讫章,一样的阵地、一样的武器。35秒过关、38年深耕、82日不归、12年零差错,是冒疫逆行的果敢,是日夜奋战的辛劳,是日拱一卒的积累,是“老黄牛”般的执著,更是炽热而深沉的家国情怀
穿上警服,他是国门前的一块钢;披上白衣,他是疫霾中的一道光。
2020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二十七,湖北武汉,疫情突袭。刚获准春节休假的刘伟强返回单位,加入党员突击队,投入战时状态。
身为武汉边检站执勤二队副队长的他,带领突击队员卯在一线,顶着20摄氏度的昼夜温差,转战5个场地,完成境外救援物资入境、特殊重点国家包机入出境和湖北籍同胞归国等特殊执勤任务。
“记得当时是凌晨2点,航班乘客中有一名确诊患者。夜里光线不好。我说,先生,请您靠近一点,摘下口罩。”谈及第一次与新冠肺炎患者近距离接触,刘伟强坦言很紧张,但没怕过,“我必须那样做,口岸就是武汉的城门,守好了城门,就守好了国门。”
4月8日,武汉“解封”,最美逆行者露出满是勒痕的笑容。4月14日,把周围同事送回家团聚,刘伟强瘫坐在椅子上,给家里拨去电话:“回家!”这一天,家人盼了他82天……
9月8日,刘伟强被授予“全国抗疫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他在微信群里发出一条信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千千万万移民管理警察在战斗!
如果把新时代国家移民管理事业比喻成一部高歌行进的奏鸣曲,那么女警的奋斗,就是其中动人心弦的旋律。
2008年,学计算机出身的曹慧敏初到满洲里边检站,业务不熟是她面前的一座大山。看书、背诵、刷题,她重新使出高考的劲头儿。用了俩月,吃透了上万个业务知识点,在岗前培训考试中拿到满分。
2019年1月,一旅客想用其双胞胎姐姐的证件蒙混过关,没能逃过曹慧敏的“慧眼”。她发现的蛛丝马迹,是人证在眼角及发际线部位存在的细微差别。
如何练就“慧眼”?入警12年,她自学了俄语,研究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护照签证样式,积累学习笔记18万字,编印业务导刊16期,制定了51个口岸常见国家证件资料录入指引,是全站唯一“录入零差错”的检查员,还捧回了“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内蒙古青年五四奖章”等殊荣。
“士兵打靶不一定要求每次都是10环,而我们检查员要做到,章起章落,必须10环。”曹慧敏说。
脱下警服,曹慧敏也是普通女性,不过,细看上去,还是有点不一样,哪里呢?眼睛更有神,身板更挺直。往那儿一站,凛然生威。
速度,写在纸上,只有寥寥数笔,而写进姚宇60万的旅客验放量里,却需千锤百炼。
白云边检站民警姚宇所在的口岸,是全国重点航班最多、旅客成分最复杂的口岸。他验放旅客,既快又好,验出了“姚宇速度”。
有多快?常规时间45秒,他在35秒内全部搞定。同事评价,“看他验放,是种享受,没有多余动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有多好?从警12年来,一直保持零差错、零事故、零投诉,旅客满意率达到100%。
“姚宇速度”,是靠工夫喂出来的。上勤,别人上一轮台要1个小时,姚宇不断给自己加码,多二十分钟、再多二十分钟。下勤,别人去休息室,他钻学习室。“偷渡多了哪些‘热门’路线?”“伪变造证件有何新花样?”“全球移民难民政策有何变化?”……跟业务搭边的知识,他不停地往脑袋里装。
为提高疑难证件信息录入准确性,他收集整理了全球53个国家的疑难证件信息录入易错点,耗时5个多月,手写资料200余页,搜集整理图片500余张,2012年《前台疑难证件录入指引》出炉,提高了全站验放准确率。
通关速度,连着旅客的满意度;姚宇的加速度,跑出了为民服务的温度。
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不凡的高光时刻,恰恰出自平凡的日积月累。
一副老花镜、一个验讫章,有时口袋里还会塞上记满英语常用会话的小本子,这些是他工作中要用到的;验放出入境旅客近300万人次,相当于迎来送走5个卢森堡的人口,无一例差错,这是他的工作数据。
全国“最美基层民警”、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三级高级警长黄平,在三尺验证台一坐就是38年。名字里带“平”,黄平总觉得自己活得像白开水一样平淡;可周围人觉得,“黄平,不平”——
50岁那年,他通过深圳边检总站“全能型检查员”考试,这背后是4大本学习笔记,抄了划,划了背;52岁那年,他查获一本伪假南非护照,是站里的第一例。53岁那年,他当选总站“文明使者”,在验放速度和服务态度方面,令年轻同事望尘莫及;55岁那年,他全年验放人员数量超过 15 万人次,居全站第一……
“总书记特别讲到,要在出入境等方面提供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这对我们特区边检人提出了新课题。”前段时间,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57岁的黄平憧憬着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他们隐于幕后——
这是一场硬核技术的较量。国产化替代、大数据分析、AI人脸识别......向科技要警力,用数据强战力,为了国家安全,他们奋力攻关
何守卫,守卫何?
即便做到世界500强企业高级主管,他还是义无反顾辞职入警。31岁,考入北京边检总站。38岁,荣记个人一等功。7年间,北京边检总站证件研究室科长何守卫隐于国门背后,把证件研究做成了“一门学问”。
2016年,何守卫带领团队研发出一款便携式文检仪,学名叫“多光谱电子检测鼠”,一举拿下国家专利,并打破了国外厂商多年的价格垄断,把国外同类产品价格压低了近千元。
“这款设备实现了3个突破:一是采用了液晶屏幕,使用时眼睛无需零距离接触仪器;二是内置操作软件,光源切换更方便;三是带有照片存储功能,可用于后期分析比对。”北京边检总站证件研究室主任叶兴介绍说。
如今的何守卫,开始向“卡脖子”领域进军。为摆脱护照防伪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何守卫和他的团队历时两年精打细磨,经过数百次数模推算、10余次大型设备车间印刷测试,“荧彩紫外荧光图像”防伪技术破壳而出。这项技术,可应用于出入境证件中,综合防伪性能国际领先。也意味着,我国有了自主可控的护照防伪技术,迈出了从“0到1”的一大步。
“这些年总在想一件事,就是怎样把防伪技术研究得更好,让我们的护照技术早日实现国产化替代。”年近不惑的何守卫,更加清楚守卫何!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是上海机场边检站十五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陆卿的工作特点。他潜心信息数据排查10余载,技术穿“针”,数据引“线”,让潜逃多年的违法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时间回到5年前。2015年4月22日,“百名红通人员”名单发布。一场“海量”数据排查随即在上海边检总站展开。陆卿和同事们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在几万条出入境信息中大海捞针。经20个小时不间断排查,一个持英国护照的人进入了陆卿的视线。经确认,他就是在逃人员戴学民。几十个小时后,安徽传来消息:“红通”首名嫌犯戴学民落网!
“猎手”不是一天练成的。熟悉陆卿的都知道,为了找到一套高效的排查方法,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七八个钟头,往往要经历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推倒重来。靠着这股痴劲,他参与排查了上千名网上在逃人员,涉及信息5万余条。
“从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出线索,从茫茫人海中将隐藏的嫌疑人逐个揪出,这是我最大的乐趣。”陆卿说。
回望来路,揆诸英模,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总有一种使命不畏艰险,总有一种真情大忠大勇,总有一种力量驱散黑暗,它凝结着一代人的奋斗,闪耀着一代人的豪情,标注着国家移民管理事业发展的精神年轮。这是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也是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
在这个致敬英雄的日子里,我们难以用精辟之语,概括他们的成绩,谨让我们把无限礼赞,化作一个深情的军礼,敬初心、敬忠诚、敬坚守、敬奋斗!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有置身大历史的感慨,更有创造大历史的豪迈,让我们学典型思想、走典型道路,创典型业绩,用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赤诚的情怀,在新时代移民管理事业发展的壮阔征程上矢志奋斗、再展英姿!
擎旗奋进 卫国为民
——全国移民管理机构“十大国门卫士”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