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5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0年总第023期
P. 65

警地长城 | 前 锋   ACHIEVEMENTS






           部热情再高,贫困的状况也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对自己生活的帮助,龙奋村村民代老全高兴不已,“它
           事实证明,只有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了,把坚定的脱                         不但能讲理论、说政策,还能教俺种养殖技术呢!”
           贫志向化成切实的行动,脱贫攻坚的预期目标才能够                             让贫困群众“信得过”。许多贫困户在参与扶贫
           顺利实现。                                           政策和就业宣讲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虚假认同”。
               沟通提效 :从传达到说服                                面对扶贫干部他们也愿意积极沟通,但是一涉及具
               听得懂、信得过,贫困群众才想干                             体的落实环节就马上推脱逃之夭夭。这种现象的产生
               沟通作为一切精准扶贫政策推进落实的中间环                        是因为一些贫困群众主观上对政府存在“刻板印象”,
           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特定意义上讲,脱贫内生                         由于惧怕权威,喜欢耍滑头用“虚假遵从”来维持表
           动力的激发是一种基层政府和扶贫干部面向贫困群                          面关系的和谐,但是他们心底却是对宣讲政策的不信
           众的沟通宣传工作,并在这种沟通中能真正做到走进                         任——不信任项目能带来收益,不信任自己有能力可
           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                                   以改变祖祖辈辈的贫困。沟通中信任的建立需要以平
               在广西三江县少数民族集中的村寨里,村民日                        等对话为前提,以愿景激励为核心,以高频率亲身接
           常的沟通交流还是习惯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部分                          触为手段,只有保证了贫困群众“听得懂”“信得过”,
           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要重新学习普通话,因为父母                          宣传工作才能真正奏效。
           不会教。“没有文化,不会讲普通话,在外面打工难                             教育深入 :从灌输到内化
           找厂,和别人相处完全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所以                              有知识、有本事,贫困群众才会干
           只能回到家在一些工资低、干苦活累活的地方找事                              教育扶贫承载着“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
           干。”回忆起前几年在佛山打工的日子,村民代兴                          是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重要着力点。但是教育的功效
           糯唏嘘不已。沟通效率低给精准扶贫造成了双重障                          常常是外显的,缺乏内卷化的动力。因此在实践过程
           碍 :一是与外界语言不通,一些村民无法参与外出                         中要推动“两类教育”,做好“两个承接”。
           劳动力市场竞争,获得外出务工收入 ;二是无法与                             推动“两类教育”,一是要推动义务教育。义务

           精准扶贫政策顺利对接。一位当地的村干部说,扶                          教育发展的底线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的硬规定,
           贫首要和最大的问题就是与村民的交流问题,因语                          这要求建立责任主体制度,对义务教育阶段孩童开展
           言不通,汉字不识,文化程度太低,有时解说半天                          地毯式排查,要严格预防“隐形辍学”现象的发生 ;
           都不能领会扶贫政策意图,更别提如何去实施政策                          义务教育发展的重点是要衔接家庭教育,由于贫困地
           了。在无法交流时,语言文字会失去全部的象征意                          区留守儿童现象突出,学校教育之外还存在着诸多的
           义。精准扶贫的国家话语就无法全面渗透进村寨社                          教育空白,这就要求责任学校和老师,连接好学校教
           会,成为一种与村寨社会脱离的悬浮物。要保证沟                          育与家庭教育,定期向家长汇报,耐心做好劝导工作,
           通环节的有效性,真正变“传达政策”为“说服群众”,                       当好孩子的“临时家长”;义务教育发展的难点是要
           我认为务必做到以下两点 :                                   实现文化传递方式的转变,一般情况下文化传递是前
               让贫困群众“听得懂”。所谓“听得懂”,就是                       喻性的,即由长辈向晚辈普及知识观念。但是贫困地
           要保证宣传的扶贫信息要从“专家语系”转变到“农                         区的家长普遍存在着不重视教育和自身文化水平低
           民语系”,一个是要通俗易懂,要求扶贫干部做好解                         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与子女沟通质量低,这就要求孩
           释工作 ;一个是可以使用当地百姓容易接受的渠道来                        童必须在学校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到长辈们未曾
           传播。在富禄苗族乡龙奋村,上海边检总站为村里每                         思考或接触过的科学知识和价值观念,并能用后喻性
           家每户安装了一个“户户通小喇叭”,就取得了非常                         的文化传递方式,教给自己家里的长辈,实现共同提
           好的效果。“扶贫政策是个宝,大家一定要听好。两                         高。二是要推动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重点是培养理
           不愁、三保障,美化环境不能忘……”村支书杨老公                         性精神,主要从常识普及的角度,将生育知识、教育
           将各项扶贫政策用群众语言编成广播稿,向乡亲们普                         知识、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卫生知识等这类现代社
           及。“小喇叭一响,心里特敞亮。”谈起“户户通小喇叭”                      会的基础性知识架构普及给贫困群众。



                                                                                                         2020 年第 11 期  63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