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0年总第021期
P. 88
CULTURE 文 化 |
民警学习酸粥制作方法
上 :酸粥盘灌
下 :酸粥鱼
酸粥的制作虽然简单,但要做出一罐好的酸粥却需要
下很大的功夫。虽然酸粥在凭祥市随处可见,几乎每
家每户都会制作,但林良文制作的酸粥口感顺滑、酸
爽适宜、滋味独到、过齿不忘。
参观中,林良文告诉民警酸粥的主要成分是益
民警参观了林源酸粥坊,并向民警详细介绍了林源酸 生菌,用米饭发酵而成。所以,酸粥是有生命的,需
粥的来历和传承。她介绍,林源酸粥的历史距今已有 要用心养。养酸粥每一个环节都很关键,制作原料、
120 年,创始人是她的太祖父林世生。 制作工序过程中的卫生以及器皿洁净度、气温、周期
第一次真正了解酸粥工艺,林良文记忆犹新。 都有讲究,如夏季密封期仅需 10-15 天,冬季至少
那是她 8 岁那年,在那个物资紧缺的时代,小孩子 需要一个月。只有充分养活米饭发酵后产生的益生
每天想的,便是如何从大人那里搜刮更多可以果腹的 菌,才叫酸粥,这样的酸粥才会呈现稻米香和酸香,
食物。一天,还在上小学的林良文偶然看到母亲在厨 才会余味绵长。
房窸窸窣窣捣鼓着一个陶罐,还把里面的东西往嘴边 “如果密封期不足或过了,酸粥什么味?”“肯
送,便认定了母亲在独自享用什么人间美味,一股馋 定不好吃,倒了重来。”无需思考,林良文的回答肯
意便涌了上来。 定而坚决。
半夜,家人熟睡了,她便悄悄起身潜入厨房, 林良文说 :“我做酸粥从来不说做,而是养,因
打算神不知鬼不觉地享用一下陶罐里的美味。没想 为酸粥本来就是有生命的。”“养酸粥不仅要技术,更
到,一打开陶罐,一股浓烈的馊臭味扑面而来,无论 要看天赋和悟性,有些人从来没养成过。”在林良文
怎么看怎么闻,都不像是可以下咽的食物。林良文顿 的概念里,酸粥是有生命的,是需要养的。
感失望。后来,她才知道,原来这陶罐里装的,是还 年过花甲的林良文皮肤白皙光滑,体态健硕,
没有炒制过的酸粥。第二天,母亲用辣椒为林良文炒 行动敏捷。民警问她是如何保养的?她笑着说 :“常
制了一碗酸粥,没想到,经母亲炒制,原本馊臭的酸 年食用酸粥。人养酸粥,酸粥养人。”林良文说她的
粥居然焕发无比的美味。这令林良文着迷。从此,林 奶奶 96 岁高龄才过世,走前无任何病痛,就是常年
良文便与酸粥结下了不解之缘。 食用酸粥的缘故。
林良文告诉民警,酸粥的制作步骤比较简单, 林良文深知酸粥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但是酸粥
将煮好放凉的米饭倒入干净的陶罐,加入一碗酸粥菌 的独特味道却很难得到大众的认可。她一心想改变酸
种,经过 10 至 15 天发酵,即变成酸粥(也叫酸糟)。 粥“当地人甘之若饴,却不受外来食客待见”的局面,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