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13期
P. 91
关 文 化
风雪丫口海 3150 米,常年浓雾紧锁,气候多
变,风急雪大,丫口的竹、草和树木由于狂风横扫,
一律顺风歪斜着。雪大的时候,营房在一夜之间便会
被雪埋掉,要掏个洞才能从雪堆里爬出来。丫口冠之
以“风雪”之名,恰如其分。
丫口的物质供给非常困难,高原缺氧和风雪严
的自然环境也十分恶劣,战士姚家林记了 195 天
日记,有 153 天没有见到太阳,整年阴冷潮湿。吃
水要到老远的山洼里去抬,山陡路滑,一桶水抬到丫
口,洒得只剩半桶。姚家林和张培松带头找泉眼,挖
水沟,终于把一股清澈的泉水引到了哨所炊事房。就
这样靠着艰苦奋斗的顽强作风,官兵们扎根了下来。
1961 年 6 月 4 日,根据中国与缅甸两国政府
签署的边界条约,片马三寨与风雪丫口回到了祖国
的怀抱。1963 年,国防部授予片马丫口哨卡“钢铁
哨所——风雪丫口排”荣誉称号。从此,官兵们和
过一样。丫口的风特别大,雨雾特别多,一年到头, 当地的百姓就用“风雪丫口”取代了“片马丫口”的
云雾弥漫,冷气逼人,很少见到阳光,就是夏天也离 名字。同年,《解放军报》以“铁铸的哨所,钢打的
不开雨衣。自古以来,丫口没人住过,方圆十几里内, 战士”为题,发表长篇通讯,号召全军向风雪丫口排
也没有人烟。 学习。这一年除夕夜,周恩来总理亲自向驻守风雪丫
第一批战士登上丫口,正是阳春三月,可是丫 口的战士打电话拜年,在全国传为佳话。
口 风怒号,雪成团成团地下,没头没脸地向人砸来。 片马三寨回到祖国后,国门前移到片马。1991年,
战士们不管晚上住在哪里,也不问什么时候可以开 片马口岸被列为云南省省级口岸,是怒江州唯一对外
饭,背包一撩,先筑工事。天快黑了,战士们的背包 开放的省级口岸,成为怒江州经济腾飞中的一翼,是
却找不到了,原来被厚厚的雪埋住了,大家已一天没 云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朝着资源开发、加工、
有吃饭,炊事员把火柴划完,煤油用尽,把卫生员的 进出口贸易等多功能综合性口岸发展。
酒精也动用了一半,可是木材还是点不着,行军锅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
仍是一堆雪。夜深了,在茫茫雪山上,大家紧紧挤坐 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在一起,合顶着一块雨布,怎么也睡不着。连长笑着 公安边防史是一部红色基因传承发扬的忠诚史,一代
说 :“你们不是说没有故事讲吗?现在,你们可有故 代边防人前赴后继、不忘初心、奉献国门,书写了“扎
事了,将来可以讲给子孙们听,当年怎么保卫祖国边 根边疆一心为民”的忠诚赞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疆的。”说得大家乐呵呵热乎乎的,顽强地抵住了冻 作为曾经守护片马口岸的公安边防官兵,如今的第一
饿和疲劳,度过了丫口第一个风雪之夜。 代国家移民管理警察,传承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从
要站住脚,就得有个站脚的地方。战士们从第 橄榄绿到平安蓝,换装不换初心,把忠诚本色转化为
二天起,就用自己劳动的双手,一手劈山,一手牵水, 继续深化改革的政治定力,以坚如磐石的信仰、碧血
开始了建设哨所的斗争。没有平地,铲平陡坡打地基; 丹心的忠诚,坚决听号令、听指挥,以跑步的姿态起
没有砖头,搬来石头垒墙壁 ;没有工具,用石头砸石 步,以战斗的姿态奋斗,心无旁骛干事业,携手边疆
头,战士们手脚砸破了,棉衣撕烂了,肩膀磨肿了, 群众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但是丫口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了房子,边防战士从此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片马,丰
有了立足生根的地方。 碑矗立的边陲小镇,如今,新的丰碑正在构筑。
2020 年第 01 期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