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2年总第038期
P. 29
FOCUS
特别策划 | 聚 焦 27
但在电话中,家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体谅:“一切都 出发,向着中缅边境 5 号界桩
好着呢,要照顾好自己……” 天刚擦亮,月亮还挂在天上。山林查缉分队民
山林查缉分队像邱红发这样的民警不少。越是 警将准备好的物资搬运上车,戴上执勤装备在派出所
逢年过节,他们越是争着让出“团圆的机会”。 门前列队,身后,汽车发动机喷出道道白雾。
“把大娘山当成家,才能在山林里守得住,我 “清点物资,检查武器装备,登车出发!”山
们的家就在大娘山上。”去年 3 月,邱红发正准备休 林查缉分队队长云伟高声下达口令,1 月 18 日 8 点
假回家,恰逢境外疫情集中暴发,德宏边境疫情防控 30 分,两辆车向莽莽山林驶入。
形势严峻。那阵子,派出所分配了许多辅警,进山堵 连日降温降雨,让原本就狭窄的山路更加泥泞,
卡需要有经验的民警“传帮带”,他和几名执勤经验 汽车行驶在上面左摇右晃,车轮不时打滑,车子行驶
丰富的民警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推迟休假。 在泥地里,笔者一直紧紧握着把手,连续颠簸了个把
在山林查缉分队,精神传承永远是最重要的一 小时,才稍微松了口气。
课。分队队长云伟是来自内蒙古的北方汉子,在支那 随着海拔逐渐升高,高耸入云的原始森林逐渐被
乡工作了 11 年,娶妻生子安家落户,俨然已经成了 枯黄低矮的丛林替代,浓雾笼罩的二娘山山头上,隐
土生土长的“德宏人”。每当新警加入山林查缉分队, 约可见修筑好的边境隔离网。云伟告诉笔者,中缅边
不善言辞的他,给大家讲的第一课永远是“传承”。 境 7 号界桩就在山顶上,今天的宿营点就在二娘山上
大娘山上的月亮石垭口,记载着 3 名缉毒英雄 的支那乡 7 号界桩疫情防控执勤点。
的故事。2007 年 3 月 25 日,原德宏公安边防支队 朝夕径走仅半程,此山可闻彼山音。17 时许,
与原保山公安边防支队在联合办案过程中,民警在月 终于到了执勤点,这个执勤点是支那乡政府为防范境
亮石垭口,中缅边境我方一侧与境外武装毒贩遭遇, 外疫情输入设立的,几间板房坐落在山上一片平缓的
发生激烈枪战。由于毒贩人多枪多,原支那边防派出 草地上,给人温馨之感。到达时,执勤点的护边员热
所干事甘祖荣同缉毒英雄白建刚、徐胜前壮烈牺牲。 情地接待了我们,腾房、倒茶、做饭,像一家人一样。
从那之后,派出所成立了山林查缉分队,“青春永固 第二天一早,继续进发。从执勤点前往此次设
边防”也成为山林查缉分队的魂,每次进山设伏堵卡, 伏堵卡的目的地——中缅边境 5 号界桩,落差近千米,
也被民警们称为“回娘家”。 路程 18 公里,云伟却告诉笔者,这次进山堵卡最危
和家人结束通话,邱红发告诉笔者,一会整理 险最艰难的路段才刚刚开始。
好物资,一定要去吃顿饺子,毕竟“回娘家”后,就 先下坡,再上一个陡坡,之后一片茂密的树林
再难吃到面食了。 横在山腰,这里叫“熊滚塘”,一边是望不到头的陡
峭山脊,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因为经常有黑熊在
此出没而得名。行走其间,由于积雪覆盖,已找不到
明显路印,领头的民警黄镇军拿着一把当地特有的景
颇刀在前面开路,刀刃丛林撞击的声音,打破了山林
的宁静,惊动了树上的积雪,让人心里一阵阵发紧。
山区气候多变,在山腰上活动的黑熊,鲜有冬
眠的习性,有的路段,熊爪印和熊粪显而易见,提醒
着大家:危险,熊出没!辅警尚俊宝是当地的景颇族,
之前当过 3 年的护边员,对山上的情况十分了解,
爬坡途中,他不断提醒大家:“降低重心、猫着身子,
脚底踩稳,快速通过。”大家弓着身子迈着步子,一
个多小时后,好不容易熬过了这段“绝命坡”。
民警在宿营点准备
小憩一会,继续前行,途经一片草坝,再爬过 晚餐
2022 年第 0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