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19年总第010期
P. 70
视野
S
八面来风 心游万仞
HI
YE
在东北军政大学吉
林分校旧址上改建
的龙井四中与吉林
龙井边境管理大队
仅一路之隔 文工团也踊跃参与到革命和国家的建设中,思想动 一不留神就会错过。后来政府为这些无名英雄们修了
员、慰问演出,俨然成了这个边陲小镇最靓丽的风景 碑、安了家,虽然还是没有姓名,但是我们都知道了
之一。“抗大”精神滋养了这片大地上一批批的革命 他们的身份——烈士。
战士,经年累月、奋斗不息,最终渗进土壤刻进了人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这是著名诗人
民群众的骨髓中。 贺敬之对这块革命热土独特风貌的高度概括,村村
行笔至此,就要谈到这块纪念碑的由来了, 根据地,人人革命军,红色精神感染了每个人。作
1947 年吉林分校文工团 21 人,为了发动群众深入进 为革命老区,在波澜壮阔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龙
行土地改革,到农村进行文艺巡回演出,在归校途中 井涌现出了许许多多革命英烈。龙井市共记载烈士
不幸遇难,17 名团员、干部光荣牺牲。为了永远纪 5370 名,已录入吉林省烈士名录 4033 名。其中,
念诸位烈士,校部建立石碑。后经当地政府多次修葺, 抗日战争时期 987 名,解放战争时期 1075 名。革
形成了今日的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纪念碑。 命先烈用生命诠释了何为民族先锋的爱国主义精神,
每个路经此地的人,都会驻足感受这座纪念碑 何为敢于夺取胜利的英勇战斗精神,何为勇于牺牲
传递出的气息,找寻内心最初的梦想,感叹“抗大” 的无私奉献精神。
精神的魅力。为何这片大地如此迷人?只因同有一颗 几十载年轮滑过,几十年在“红色”中徜徉,
赤诚爱国心。 血脉相承、精神相传,祖国边境安全稳定也一如既往。
少数民族聚居的龙井市,朝鲜族占半数以上,且边境
旅畅征途,龙井人人皆是“红色”使者 线狭长,边境管理任务繁重。在如此严峻形势下,龙
沿着这个人口并不多的城市边境线走一圈,会 井市近 10 年来却 80% 以上区域保持了刑事零发案
发现在两侧绿色盎然的小路上,时不时会露出一个纪 的记录,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满意度居全省第一。
念碑侧影,见得多了,便不禁想要探究一番。问过居 至于缘由,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龙井边境管理大队
住在这里的老人,才知道这些都是为新中国事业献身 这支队伍了。
的英雄烈士,他们未曾留下姓名,甚至不知道男女, “我们认为自己有责任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人是
只有一个略高于地面的小坟,赶上树高草盛的夏季, 信息员、护边员”,明东边境派出所所长李连超说。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