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02期
P. 21
打开封面
DA KAI FENG MIAN
的高度评价为契机,试点成立“同心桥服务组”,坚 一人之形象,一站之缩影 ;边检之形象,国家之
持服务需求导向,坚持推陈出新,从细小处开展微创 精神。40 年来,坚守在海峡西岸这一祖国大陆风采展
新、微实践,先后推出导图式通关指引、提升台胞信 示前沿窗口的福建边检人,凭借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息采集效率的微改造、微信二维码服务问卷等首创服 对台湾同胞的真挚情感,以“亲切、高效、温暖、创
务举措,有力激发了往来台胞对“两岸一家亲”的情 新”的服务秀出了国门卫士可亲、可爱、可敬的新形象,
感共鸣。 打造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形象的“国门名片”。
我也正是反复听着《船来船往》的旋律,才找到了笔
触的情感共鸣点,敲定了贯穿全文的情绪格调。
而这一切,仿佛是偶然中的必然。如果不是与
宝岛台湾隔海相望,又如何能真切地感受到两岸分离
的惆怅 ;如果不是两岸 “三通” 的民意沸腾,又如何
能理解 “同益” 谐音统一、“五缘” 代表同根、“和平
之星” 寓意和平统一的深刻内涵 ;如果不是台湾同胞
作者手记 踏上大陆见到的第一位亲人,又如何能明白他们对
团圆的渴望。所以正如文中所说,福建边检机关被历
原来一直未曾远离 史性地推上了时代的舞台,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亲历
者,也被打上了诸如亲情、团圆等标志性烙印。
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时,内心并没有想 更令自己意外的,是今年春节整理书刊时,偶
象中的那般畅快,反而是一阵悲欣交集涌上心头。也 然翻到了 2012 年 2 月的《中国边防警察》杂志。7
许是闽台两岸交流往来的题材过于庞大,尽管抬笔前 年前的这期杂志上刊发了自己的散文《一寨一伞一缕
做足了功课,写作时又绞尽了脑汁,最终码上了一万 情》,摩挲杂志上的文字顿时感慨万千——当时自己
余字,但总觉得相较 70 年来两岸同胞的骨肉分离, 刚毕业,每天饭后都会在泉州石井江畔的东石古寨散
以及 40 年来福建边检机关历代官兵民警的奉献耕耘, 步,古寨的楹联充斥着渴盼统一的家国情怀,对岸的
再多的文字也只不过是只言片语,仅能聊表慰藉、致 成功故里更令人遐想无限,于是有感而发,以寨为引,
以敬意,终难以表达闽台两岸人民之间那 “只可意会 以伞为喻,畅想了 “中华一家亲、两岸心连心” 的团
不可言传” 的家国情怀。 圆梦想,竟成为 7 年后写作此稿的意外注脚。
还记得 2016 年 5 月,台胞林垂立先生为泉州边检 7 年时间一晃而过,虽然步履匆匆,工作地点和
站两岸题材微电影《心愿》创作了一首歌,歌名叫《船 岗位不断变换,但感觉从未远离 “两岸团圆” 这个大
来船往》,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歌词令人动容,直击两 主题。正如一首歌中所述 :“这么近,那么远,走在
岸“其实他乡是故乡” 的痛点,也洋溢着“两岸来去变 世界的后面,我埋首寻路,不愿看到内心的牵连。这
平常” 的喜悦。其中的副歌歌词被我用作了这次稿子 么近,那么远,现实和梦境相叠,月光皎洁,水云光线,
前两部分的引题,为原本晦涩的文字增添了不少色彩。 也许这是一个人的思念。”
从鼓浪屿看厦门岛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