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0年总第024期
P. 106
INSIGHTS 探 索 | 高坛阔论
的就业岗位要优先安置那些“无业可做”的劳动力, 回首新中国几十年来的扶贫历程,“精准扶贫”是
村集体公益岗位要优先照顾那些“无力脱贫”的弱 最具有时效意义的概念。2013 年 11 月 3 日,习近平总
势农户,提倡就地就近就业。 书记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
此外,要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增强其服 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 :“扶贫
务能力,为小农户提供劳动力、技术、管理、销售 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
服务,使其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尤其要扶持专 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
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发 精准扶贫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解决深度贫
挥好它们的龙头作用,支持小农户搭上农业规模化、 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而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2019 年 3
产业化发展的顺风车,确保小农户“两不愁”。同时, 月起,国家移民管理局加入到脱贫攻坚阵线,笔者响
继续拓展城镇化就业渠道,鼓励更多的农村人口进 应号召参与其中,领悟着其重要的时代意义。
城务工,增加农户的非农收入。借助城镇化的强大
势能开发更多有助于脱贫的新产业、新项目和新的 精准是历史使命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关键选择
就业岗位,满足农民就业和增收的需要。 “扶贫”并非近些年兴起,而是我国数十年来一
(四)以逐步完善的社会保障为支撑。贫困人 以贯之的长效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
口的终极保障就是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社会救助 院高度重视减贫扶贫,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中长期扶贫
体系,这是兜底性的支撑。不过,即使是兜底性的 规划。随着时代特色和生产方式的更迭,我国的扶贫
社会救助体系,也需要注意两方面问题 :一是保障 模式先后从救济式到开发式,最终落到精准扶贫,形
标准要适度。二是受助人群要适宜。如果保障标准 成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扶贫开发道路。
过高而且救助人数过多,可能会产生“养懒人”的 从“救济”到“精准”,反映了时代任务的变化,
作用。 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执政基因。“精准”落在“准”,
另外,要注意年内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 贵在“实”,是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是对
贫困地区和人群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影响。可能有部 剩余脱贫攻坚任务少而硬的有效回应。改革开放四十
分人群的收入损失在后续时间里弥补不了,在一定 多年来,我国上演了举世瞩目的腾飞奇迹,特别是今
程度上直接影响脱贫目标和小康目标的实现。因此, 年在疫情防控战中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制度优势更加
需要采取一些针对这些人群的特殊救助或者支持措 突显,国民向心力更加凝聚,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
施。同时,大病统筹保障是消除因病致贫的重要举 深厚。在此背景下的精准扶贫,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
措,政府必须保证生大病的农民敢看病、敢治病 ; 了共和国发展的不均衡部位,使我们在突飞猛进中保
加大大病医疗报销比例,切实减轻农户经济负担, 持理性,持续聚焦“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
切断生大病农户滑向贫困的通道。 去年 7 月,笔者第一次赴三江调研。在入户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 访中,笔者惊异于当地的落后与闭塞,深刻理解了我
起点。”作为一名普通党员,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员, 国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定位。随后在党中央脱贫攻
我坚信疫情过后各地都将春暖花开,一片欣欣向荣 坚决胜号角中,国家移民管理局锐意冲锋,一系列帮
的景象将重新铺开。而脱贫攻坚好比一场“马拉松” 扶项目扎实落地,当地面貌焕然一新。在消除绝对贫
长跑,越是到最后越考验耐力,要跑出历史新成绩, 困、人民生活向好的历史大潮下,笔者真正感受到了
在“最后一公里”就必须加足马力、向前冲刺,跑 个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脉搏共振,在伟大历史使
出“加速度”;要坚持“四个自信”,坚定“两个维护”, 命中感悟到“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这一真理。
紧盯民族复兴这一历史重托,以决胜脱贫攻坚和抗 精准扶贫紧密贴合时代要求,使扶贫工作保持
击疫情为契机,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态度,为夺 “时尚”。社会生产方式随着时代发展变化,近年在扶
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贡献自己力量。 贫工作中应用先进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好地
(作者单位 :同益出入境边防检查站) 域优势,成为一大浪潮。如今年公安部举办贫困地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