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07期
P. 41
ᮧᏀ䃧ಈ
I U U A
边境地区由于战争的 束、边界的划定而趋于交流而 第四,文献回顾——跨境民族
非对峙,边境口岸作为边境贸易重要节点如雨后春笋 西南边境地区民族的分布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特
般涌现。口岸一般分为陆港和水港,按级别分为一级 征,这些地理空间的分布构成了移动与迁徙的起点。
口岸、二级口岸和各类省级口岸。但口岸作为移民的 首先因为云南、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跨境民族
重要输送管道和节点作用的系统性讨论非常少。 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十分突出。云南 25 个少数民族,
其中有 16 个民族与国外一些民族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第二,文献回顾——边民互市 同一民族跨界而居,广西的跨境民族主要包括壮族、
中国边境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在边境地区的一 彝族、苗族、京族、瑶族等等。其次,跨境民族的地
种特殊表现形式(杨清震,2005),是我国对外开放 理垂直分布与各自的生计方式紧密相关,在云南 16
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崔玉斌,2007)。中国 个跨境民族中,就包括适宜种植水稻的河谷(傣族、
的边境互市与国家所严控的边境口岸也未存在互补 壮族)、坝区(布依族)、半山区(哈尼族、佤族、景
关系。以中缅边界为例,到 20 世纪 80 年代,虽然 颇族)、高山区(苗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田瑶,
边境的边检、海关仍未完全开放,但边境贸易已逐步 2016)。有些跨境民族因其生计方式,本无固定边界(比
恢复,在那时物资匮乏使得当地政府和人民急需通过 如村落),例如中缅边境的傈僳族居住的村落不过是
边境来解决生计问题,发展地方经济(段颖,2018)。 游耕和迁徙的中转站,受到国家现代化的影响,迁徙
西藏与尼泊尔、印度相衔接的口岸,虽然因为中印冲 到坝区或平原地区,社会 构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巨
突而关闭,或过关障碍比较繁琐,但传统贸易市场 大的变化(卢成仁,2015)。
一直都存在(王思兀,2016)。中国老挝边境村庄有
无数被当地人所使用的小道,可供边民跨越边界参加 第五,文献回顾——跨境婚姻
共同的节日,进行短途贸易(朱凌飞,马巍,2016)。 西南边境的跨境婚姻日益引起学界的关注,学
对云南边境地区集市的研究发现,人们在集市里接受 界对跨境婚姻的专题研究比较集中在中越(周建新,
地方社会文化传统熏染的同时,还借助集市贸易使自 2008 ;龙耀、李娟,2007)、中缅(张雨龙,2016)、
己的生活得到认同,与更为广大的外部世界相连接, 中老(尹靓,2017),中尼(王思兀,2016 ;周建新、
从而走向城市(尹建东,2018)。 杨静,2012)跨境婚姻研究上。跨境婚姻往往缺乏准
确的统计,周建新(2008)指出,基层政府的估计远
第三,文献回顾——边境开发区 远低于实际婚姻的数量。尹靓(2017)对云南普洱江
中国鼓励和支持边境贸易的举措,主要包括简 城县的中老跨境婚姻调查的样本显示,事实婚姻和登
化边境贸易程序、减税、出口退税、建立边境合资企 记婚姻的比例约为 5 :1。跨境婚姻的广泛存在和数
业、边境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开发区等方法,促进 量上增长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中国与毗邻国家的经济
边境贸易形式逐渐向更高水平发展。(T Li,2013)。 社会开放程度增加,跨境婚姻更是由边境地区向内陆
另一方面,网络、交通、信息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人、 省份扩散,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以及河南、
物、知识、资金的快速流通,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国家 湖南、江西等内陆地区聚集着至少 11.2 万越南女性
的控制。这不仅让企业家或资本家得以在全世界最有 婚姻移民(李娟、龙耀,2007)。
利的地方设厂,并且因为他们的经济影响力往往成为
左右国内及国际政治的新阶级。朱凌飞、马巍(2015) 第六,文献回顾——跨境务工、商贸
在研究连接中国、老挝的曼昆公路时,注意到老挝境 随着边境地区经贸往来的 宽加深(例如中国—
内边境开发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商港 东盟一体化进程),跨国务工现象,特别是越南季节性
飞地”的特征,即政治上与国家相对隔离,经济上以 劳工进入中国的现象更加普遍 , 并有着深刻的经济动
国际商业为取向。实际上,相邻国家在边境上开辟出 因。学界一般采用“推拉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在
“飞地”,导入与当地不同的经济形式。 讨论越南籍劳工输出涌入中国的现象时,韦福安(200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