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06期
P. 47
AO A UO U
格拉底说 :“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 时代性和感召力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针对教
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因此,“良将不怯死以苟且, 育中的口号化、标签化、简单化、强压式等问题,要
烈士不毁节以求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格力量, 求教育区分层次、突出重点,防止出现形式主义、教
才可以战胜困难,抵御邪恶,如古人所说的“富贵不 条主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三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传统思想政治教 个转变。
育长期存在主体性的丧失和缺位,人在这里变成了被 一是由“工具型教育”转变为“目的型教育”。
思想改造的对象,而不是被看作目的,人的尊严、个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自视为执政党的政治工具,而
性、幸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此相反,被教育者的 且将被教育者视为满足特定政治目的的工具,为此不
人格独立作为主体性的基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惜剥夺被教育者的基本权利。与此相反,主体性思
和不可逾越的底线,必须得到重视和维护。 想政治教育强调“人既是目的也是工具”,主客体都
二是培育独立利益主体的利益教育。道德是一 具有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作为政治工具也只是针对正
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人的思想与行为总是离不 当政治目的而言,它非但不以牺牲人的基本权利为代
开利益的驱动。恩格斯认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 价,反而通过促进人的发展来实现政治目标,故而是
就会使自己出丑”,“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 目的与工具、人道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
道德”。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 二是由“理论本位型教育”转变为“实践本位
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马恩的视域中,利益决定思 型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典型的以思想理论灌
想,也决定行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所从 输为主的“理论本位型教育”,走的是“理论指导实践、
事的实际工作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发展为 理念决定现实”的下行路线,强调理论先行、思想先
目标,把道德理想与事业成就,把精神动力与物质 行,特别注重对客体灵魂深处的思想改造,其理论是
利益有机 合起来,形成虚实 合,全面综合的目 现成完备、革命进步、不可修正的。与此不同,主体
标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有效调动人们 性思想政治教育走的是“实践决定理论、理论服务实
的积极性、主动性。 践”的上行路线,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理论,故特
三是培育坚实情感基础的情感教育。传统的思 别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
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偏重以“理”服 三是由“单向灌输式教育”转变为“主客互动
人,这个“理”往往是脱离生活世界的大道理,让受 式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立足于过于简化的主客
教育者感到空洞遥远。事实上人的行为更多是受情 体模式,往往将主客体绝对化、对立化,故一味注重
感和意志所支配,心理学也明确表明人的情商重于智 “我教你学”“我主你从”的单向灌输式教育,极易流
商。人的欲望、情绪、意志、直觉、集体无意识等非 于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则秉持
理性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着理性因素所不 真理越辩越明的开放立场,鼓励交流、辩论、研讨、
能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争取人心的工作, 交锋等主客互动式教育,致力于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
必须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需要,改变重理轻情的局 的有机统一,实现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的教学相
面。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 ;既要讲政治立场 长,故更能激发教育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的原则性,又要讲情感立场的灵活性。在坚持理性与 不忘初心,开启新时代 ;牢记使命,踏上新征
非理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 宽以人为本的深度和广 程。党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创新
度,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任务还很艰巨,构筑坚固的理想信念防线越益成为一
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实践方式上实现三大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主题,将“初心”和“使命”融
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育 入教育实践的全过程,确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必须顺应历史潮流、肩负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 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围绕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梦注入不竭动力。
45